第一章
我的心猛地一跳!
这封邮件的内容和我提交的三条反馈,隐隐形成了某种呼应!尤其是第二条和第三条!这绝对不是巧合!
系统(或者说系统背后的人)收到了我的反馈,并且用这种方式做出了回应——既像是安抚,又像是警告。
它承认了某些问题的存在(至少是表面上的),但又用官样文章强调了公平公正,同时对老员工问题给出了一个不痛不痒的荣誉标识。
更重要的是,它在告诉我:我知道你在问什么,但我不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这让我更加确信,水面之下必有暗流。
但同时,我也感到一阵寒意。
我的匿名试探,显然没有逃过系统的眼睛。
我被注意到了。
16
那封模棱两可的全员邮件像一根刺,扎得我坐立不安。
我知道自己被看见了。
接下来几天,我变得更加小心翼翼。
我仔细检查了自己的电脑访问记录,清空了所有可能留下痕迹的搜索历史和临时文件。
我甚至在星语上故意发了几条无关痛痒、但绝对政治正确的动态,试图表现出自己的顺从。
我的评分没有再出现异常波动,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静。但这平静更让我感到恐惧。
系统知道我在怀疑,它会怎么对我是暂时放过我,还是在暗中收集更多证据,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再优化我
我不敢再进行任何匿名试探了。那扇门被敲响,门后的存在已经知道有人在窥探。
17
我把注意力转回了工作本身,试图用优异的业绩来提升安全感。
正好手头负责的模块进入了关键的集成测试阶段。
测试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由其他部门(恰好是张扬所在的明星项目组)开发的接口存在性能瓶颈,在高并发场景下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这是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
按照正常流程,我应该立刻上报这个问题。
但这涉及到张扬的团队,而且问题比较隐蔽,需要特定的压力测试才能复现。
我犹豫了。
如果我上报,会不会被认为是挑衅张扬会不会利用他的影响力把问题压下去,甚至反咬我一口,说我测试方法有问题考虑到我之前可能已经被系统标记,任何可能引发冲突的行为都显得格外危险。
但是,如果我不上报,万一将来系统真的因为这个隐患出了问题,我作为集成测试的负责人,也难辞其咎,评分肯定会暴跌。
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困境。
无论怎么选,都可能踩到评分系统的雷区。
这个系统,似乎总能让你在正确和安全之间做出痛苦的选择。
我盯着那个潜在的
Bug
报告,久久无法按下提交键。
18
最终,在提交测试报告的前一天晚上,我做出了决定。
我选择了上报。
但我采取了一种极其谨慎的方式。
我没有直接定性为重大
Bug或性能瓶颈,而是将其描述为在高并发场景下观察到的潜在风险点,并附上了详细的测试数据、复现步骤和日志记录。
在报告的措辞上,我完全站在客观技术的角度,避免任何主观评价或指责。
我还特意抄送了我的直接上司李经理以及公司内部的技术委员会邮箱(这是一个相对中立的机构)。
我希望用这种方式,既尽到责任,又最大限度地降低被认为是恶意攻击的风险。
我相信,详实的数据和专业的分析,即使张扬想反驳,也不会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