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进去,流到铝盆里的就是米汤了。外婆和海涛并不总喝米汤,但偶尔也会喝上一碗。
米汤沥得差不多了,把沥箕里还夹生的米饭倒进蒸钵里去蒸,这样做出来的米饭叫做潦饭。外婆接着开始摘菜,摘下来的菜叶也不扔掉,也丢进了潲水桶里。摘完菜开始洗菜,切菜,这时米汤已经凉了,外婆把米汤也倒进了潲水桶里。潲水桶平时是放在屋外水槽的旁边,今天因为下雨,就放在了后门口麻石台阶的屋檐下。
吃完饭海涛开始洗碗,先在盆里加上水,用一个短刷把刷洗沥箕。刷把是竹子做的,一小截竹子,一头劈成细丝,一头是完整的,可以用来刷洗物品。洗完沥箕,又把筷子放在这些水里,用双手来搓,再把碗用洗碗布一个一个洗干净,把水端到后门外,在台阶上直接倒进水槽里,回来换上一盆清水,把筷子和碗都投一遍。因为够不着碗橱,就把碗放在案板上,外婆会把它们放进碗柜里。
下午收潲水的人来了,他挑着一担潲水桶,到了后门口,把桶放下,掀开盖在上面的油布,把台阶上桶里的水和菜叶倒进自己的桶里,把潲水桶放在水槽的边上,挑起担子走了。潲水会被挑到附近的潲水车里,然后运到乡下去喂猪。
晚上外婆蒸了一碗火焙鱼,还炒了一个腊肉。腊肉也是先整块蒸过的,蒸好以后再切成片,用蒜苗和红辣椒炒在一起。火焙鱼里面放了干辣椒和豆豉,吃之前再加上一点醋,吃起来很香。米饭是中午剩下的,重新蒸热了一下,晚上是不做潦饭的,都是吃中午做好的米饭。火焙鱼和蒜苗炒腊肉这两样菜海涛都很爱吃,晚饭吃得很香。
雨终于停了,天又放晴了,天空中又见到了久违的太阳。地上的积水都干了,路边人行道的地面又变成了硬的泥地,灰黄暗淡,坑洼不平。门外响起了摇铃铛的声音,是打垃圾的车来了。打垃圾的人把垃圾车停在马路边上,手里摇着一个铃铛。铃铛是铜做的,像一口钟的形状,上面带一个木把。打垃圾的人摇着它,声音既清脆又好听。
因为下雨,打垃圾的车好几天没来了,家里有不少垃圾。外公拿着装垃圾的撮箕,出门到马路边上,把垃圾倒进车里。回来以后把撮箕放好,去到楼上的小阁楼,拿了一架木梯子下来,从厨房的后门出来,把梯子搭在屋檐上,上到屋顶去修漏水的地方。有些地方的瓦乱了,外公把它们重新码好。还有些地方的瓦开裂了,有些碎掉了,外公从梯子上下来,去小阁楼上拿了一些以前存下的瓦片,上到屋顶把坏的瓦都换成新的。修完屋顶,外公从房上下来,把木梯子重新放回到小阁楼。下次下雨的时候或许会有新的漏水的地方,外公就需要再修理一次。
外婆去街道办事处开会了,她是居民小组长,她能够当上居民小组长是因为识几个字。外婆没上过学,识字是在扫盲班学的,这条街上很多人都是不识字的。外婆出门以后,海涛手里拿着个玩具,到了楼上汪婆婆家。二楼临街有个窄窄的走廊,是木板的,靠外边是木头的栏杆,上面有遮雨棚。海涛喜欢坐在这个走廊上看马路上的汽车,他更喜欢摩托车,看到有人骑着两轮或是三轮的军绿色摩托,发出震耳的突突突的声音,风驰电掣的从马路上开过去,他觉得很神气。
汪婆婆见海涛上来了,就拿出糖粒子给他吃。海涛到汪婆婆家的时候,她经常拿些糖果或者是糕点给海涛吃。海涛问汪婆婆:汪婆婆,愚生叔叔什么时候回来外婆婆说:他在外面做事,没时间回来。海涛又问:那淑平姨什么时候回来汪婆婆说:她也在外面做事,没时间回来。愚生是汪婆婆的独生子,淑平是她的媳妇。
海涛拿了张小板凳,到前面走廊坐着。挨着走廊就是彭家的鸽子笼,白天鸽子都飞出去了,听不到声音。早晨鸽子飞出去之前,晚上回窝以后,能听鸽子咕咕的叫声。海涛到把手里的玩具拿出来玩。玩具是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