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手机屏幕的冷光映得掌心发潮,我盯着那条消息,拇指在键盘上悬了三秒。民宿老板的消息框还悬在屏幕上,光标在需要清理吗后一跳一停,暮色漫进画室时,我终于打字:请保留原样,我明天上午到。发送键按下的刹那,窗外暴雨骤至,雨珠砸在玻璃上的声响,与十年前那个争吵夜如出一辙。

    鹿岛的十月带着海雾的凉,我拖着行李箱走在礁石路上时,潮水正在退去。第三块礁石上的半枚贝壳里积着雨水,映出我扭曲的倒影——十年前我蹲在这里画速写时,林砚之曾把冰镇可乐贴在我后颈,说:阿禾的侧脸像被潮水打磨过的鹅卵石。那半枚贝壳的纹路像极了当年那枚。远处的白色灯塔亮了,民宿老板站在门口朝我挥手,她鬓角的白发比照片里多了些:阁楼没怎么动过,林先生的画具还在窗边。

    民宿老板接过行李箱时,我注意到她围裙上绣着极小的鹦鹉螺图案,针脚间缠着几根亚麻色丝线。林先生常说,阁楼的天窗能看见最干净的星。她领我上楼时,楼梯拐角的壁灯忽明忽暗,光影在她鬓角的白发间跳跃,像极了鹿岛夏季的萤火虫。

    阁楼的霉味里混着松节油和薄荷膏的气息,那是林砚之常备的止痛药膏。画架上的蒙灰油布被海风掀起一角,露出《雾岛·终章》里灰蓝色的海浪,浪尖上凝着几滴早已干透的钛白色颜料,仿佛随时会失去色彩。画角的铅笔字旁,添了行极小的批注:用群青混钴蓝,能画出雾岛清晨的凉。

    抽屉最深处躺着本航海日志,2015年7月15日那页被水渍浸透:阿禾说她父亲又烧了她的画,我想把石屋钥匙给她,可船票只剩单程。她说喜换碎壳的肌理,像被时光啃过的骨头。明天要去伦敦面试,或许该带她一起走

    楼下传来脚步声,我慌忙合上日志。民宿老板端着松木托盘进来,青瓷茶杯上凝着水珠,映着她镜片后的月光——那是鹿岛特有的银蓝月色,能照见礁石缝隙里的荧光乌贼。

    林先生走后,这屋子总来些奇怪的客人。她把茶杯放在床头柜,杯底压着片干燥的海鸥羽毛,上个月有位戴钻戒的女士,穿香奈儿套装却踩着凉鞋,在礁石滩走了整整一夜。她指尖划过我膝头的日志,停在夹着碎壳标本的那页,她说要找林先生画里的退潮的答案,还问第三块礁石的裂缝里是不是藏着星星。

    我握着茶杯的手突然发抖,杯中的涟漪里晃出小棠的脸——那个在婚礼上冲我微笑的新娘。她腕间的红绳在记忆里晃过教堂彩窗,银铃缀着的不是常见的海螺壳,而是半枚磨损的鹦鹉螺壳——和林砚之寄我的碎壳纹路吻合,连金缮的裂痕走向都分毫不差。杯中的祁门红茶晃出杯沿,在松木托盘上洇出深褐的泪痕。

    五年前从圣心教堂逃走时,高跟鞋卡在旋转门缝隙,珍珠耳坠滚进排水口的瞬间,小棠追出来的喘息声混着管风琴声。她递来的名片边缘还带着体温,鹿岛听海民宿的烫金字下,用铅笔匆匆写着:砚之总说你最懂他的画,这幅《雾岛》能请你补完吗

    深夜的礁石屋漏风,我裹着毛毯坐在画架前,月光把碎壳标本照成半透明。航海日志里夹着张船票存根,出发日期是2015年7月16日,座位号23B。而我清楚记得,那天清晨我在码头等了三个小时,看着渡轮拉响汽笛驶入雾中,23B座位始终空着。

    潮水涨到最高点时,我察觉到阁楼的地板有异样。撬开松动的木板,露出个铁皮盒,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信,每封都写着阿禾收,邮戳却停在2015年7月16日。最上面那封沾着沙粒,字迹被雨水晕开:阿禾,我没赶上船。轮渡公司说台风天停航,可我看见你在码头的背影......

    后半句被反复涂抹,露出底下铅笔字:像被潮水冲散的纸船,连告别都没来得及折完。伦敦不去了,我在这里等你。

    暴雨在黎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鹿岛潮汐,爱与时光的拼图简介 >鹿岛潮汐,爱与时光的拼图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