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过去和未来一样。
我们可以一起完成这个梦想。沈夏握住他的手,我辞去了国内的工作,来日本和你一起实现这个理想。
林深激动地将她拥入怀中,我以为你不会放弃你的职业生涯。
没有什么比我们的未来更重要。沈夏微笑着说,而且,文化传播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要局限在讲台上。
夕阳西下,银杏树的新叶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他们的爱情故事鼓掌。远处,一群候鸟飞过天空,向着温暖的南方迁徙,如同命运指引着他们相遇、分离,最终重逢。
在那片银杏树下,他们许下了相伴一生的诺言。时光荏苒,银杏叶黄了又绿,绿了又黄,但他们的爱情,如同那棵银杏树一样,历经风雨,愈发茁壮。
银杏见证了他们的相遇、相知、相守,也将见证他们白头偕老的承诺。在这片金色的光芒中,他们的故事,正如那古老的诗句所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第九章:叶落归根(续)
银杏叶飘进产房的那个清晨
产房外消毒水的气味裹着初春的凉意,林深在走廊上来回踱步。手机屏幕亮起第七次,是东京大学植物园发来的邮件——那株他们寄去的银杏幼苗,在零下十五度的寒潮中奇迹般存活了。
哇——婴儿啼哭刺破寂静。护士抱着襁褓出来时,银杏叶正巧从气窗飘落,在晨光中划出金色的抛物线。林深接过女儿,发现她右手腕有块淡褐色的胎记,形状像极了舒展的银杏叶。
叫小满吧。沈夏虚弱地笑着,《月令七十二候》里说,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文化碰撞中的新生
三年后的深秋,中日双语幼儿园的银杏大道上,三岁的小满正踮脚够树梢的金叶。林深用日语教她辨认年轮,沈夏则用中文讲述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典故。两个语言在秋风里交织,惊飞了栖息在树洞里的三花猫。
爸爸,为什么叶子会变黄小满蹲在铺满落叶的石板路上。
林深正要回答,却被沈夏抢了先:因为它们要把阳光藏在身体里呀。说着将女儿凌乱的碎发别到耳后,露出耳垂上并排的两枚银杏耳钉——他们婚礼上亲手打造的信物。
突然有阵狂风掠过,小满的蝴蝶结发卡被卷上枝头。正巧路过的日本老园丁举起竹竿,叶片纷扬中,那只发卡竟稳稳落回孩子掌心,叶脉里还嵌着晨露折射的彩虹。
疫情下的坚守
2020年樱花季,交流中心突然收到紧急通知。沈夏盯着电脑屏幕上的红色预警,指尖冰凉。视频会议里,林深背后的樱花树正在飘落,像极了他们初遇时图书馆后院的银杏。
要不暂时关闭沈夏握住丈夫的手。
林深摇头,转身用毛笔在宣纸上写下山川异域四个字,记得你说过,代码和诗歌都是传递思想的载体吗他打开直播链接,镜头扫过空荡的回廊,最终定格在墙角的银杏盆栽上。
这场跨越十二小时的直播意外走红。当林深用毛笔写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时,弹幕里涌进数万条武汉加油。最动人的留言来自一位九旬老人:六十年前我在京都教过汉语,现在想听听家乡话。
古籍里的时空对话
梅雨季的午后,小满踮脚够书架顶层的《银杏物语》。泛黄的明代刻本里掉出张信笺,是林父七十年代写给妻子的:今日在奈良发现唐代银杏,方知你说的活化石三字,当真承载着千年相思。
沈夏忽然想起什么,翻出压箱底的日记本。2013年她打工存钱时写的那些字迹已经褪色,却仍能辨认出某页边缘的铅笔涂鸦——简笔画的小人儿在银杏树下牵手,旁边标注着未来的家。
原来你早就...林深的声音有些哽咽。
沈夏将日记本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