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开始筹备
开始筹备
这位静心堂的掌门、李文诚的父亲,青州医界德高望重的人物,竟主动提出与仁医堂协力共建外科体系。
“这位李堂主……确实不凡。”
林一暗自钦佩之余,也明白:机会虽至,但成与不成,还得看他能否拿出相应的东西来。
自己虽是现代人,但对于医学方面的知识,仅停留在书本和影视作品中。
“不过……”
说着,李恒之话锋一转:“我需要看到你对于‘外科医术’的基本原则与运作流程。此事不可草率,关乎你我两堂声誉,亦关乎病人性命。
“明日之前,把你心中的外科体系写出来,交由我审阅。”
“好!”林一当即应下。
随后,李恒之转身说道:“如此,那我便静候佳音。文诚,你留在这里,全力辅佐林小郎中。”
“是。”李文诚拱手应道。
当日午后,林一便开始着手写出外科体系流程。
但奈何自己不会用毛笔,写出来的字迹犹如鬼画符。
于是,只好找来李文诚协助自己。
当夜,他们挑灯夜战,林一在自己的房内来回踱步,推演思索,写写改改。
最终在拂晓前写成一份名为《外科施治五准则》的规章出来。
一、明诊断,选手术。
二、术前清洁,器物灭菌。
三、动刀有序,缝合有道。
四、术后养护,警惕感染。
五、记录存档,错者归因。
且每一条后面都有详细的解释。
林一将这五条誊清后,次日一早便亲自送到前厅,递于李恒之手中。
李恒之坐下后逐句浏览,良久,合上纸页。
“好规矩,明白清楚,不浮不虚,配得上‘外科’四字。
“此文,可流传千古!”
他郑重起身,与林一对视:“林小友,自今日起,静心堂便正式与仁医堂结盟,共建青州首个外科间。”
此语一出,李文诚目光一震,陈伯亦握拳兴奋不已。
林一则一字一句回应:“林一,必不辱命。”
于是,外科试验间的筹备工作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
仁医堂后院,晨光初升。
几名静心堂的杂役在林一的指挥下,小心翼翼地搬运木板、石灰、水缸和铁锅,一趟趟地往西厢房送。
墙角边架起了一口熬煮器具的柴灶,几个打铁铺提前定制的细长铁针、弯勾刀、钳状夹子和削平的青铜小钩整齐摆放在案几上。
西厢房门口,挂上了一块刚写就的匾额——外科间。
这三个字是李恒之亲手所题,字体遒劲含蓄,稳如巨石压顶。
林一立于门前,看着那房内房外的忙碌,不禁心头一阵澎湃。
“这便是我在这个时代建起的
开始筹备
靠东墙放置一张特制木榻,高三尺,宽二尺六,用打磨过的杉木制成。
榻面覆盖一层新裁的麻布,上面涂过药酒,晾晒三天,防腐防虫。
榻侧,是一张木案,搁着一块用粗陶烧制的大水缸。
缸内装满煮沸后的温水,用以术前洗手。
水缸边上,放有粗盐、蒸馏酒和磨细的皂角粉,供清洗消毒之用。
三日后,“仁医堂外科试验间”正式挂牌成立,静心堂送来首批五名重症患者,皆签有病患本人或家属手印允诺试治。
消息一出,整个青州城哗然。
各大医馆、茶肆、街坊议论纷纷:
“仁医堂疯了?敢拿病人练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