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怎样欣赏中国文学
比方说“打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这“打倒”,“建设”都是新的名词,从前所没有的。新文学的体裁也跟旧文学不同,在诗中也采用了英国的“十四行诗”,日本的俳句等,这都是从前所没有的。
还有新文学创作的目的也与旧文学不同。在这儿讲到人的文学。周作人先生说,人是动物进化的。他说的“动物”,指的是肉体方面,“进化”却是灵魂方面的。人的文学,包括肉和灵两方面。新文学的目的,是打倒反人性的所有的制度。
创作还有正面和侧面。从正面发挥我们的理想,主张人性应有的意义,从侧面就暴露描写残害人性的一切东西。比方亲子之爱,在新文学中的描写就跟旧文学不同。旧文学谈“孝”。从前有《二十四孝》,其中真正可取的只有一两个,此外都是沽名钓誉,不近人情。比方《郭巨埋儿》,为了饥馑,想省出他母亲的粮食,就把自己的幼儿活埋了,但在掘地的时候,发现土里有许多黄金。这完全是不合人情的。孝顺父母要作父母所喜欢的事情,郭巨的母亲,决不肯让他活埋他的儿子。还有《王祥卧冰》等等,都是只表现出愚蠢,而不近人情。新文学中描写亲子之爱,就舍弃这种材料和写法。凡是这些奖励不自然的行为的文章,都是“非人”,“吃人”的文章。
男女之爱,新文学的描写也跟旧文学的不同。男女之爱,最重要的是恋爱结婚,没有恋爱的结婚是不道德的。因为那并不是为自己而结婚,而是为家庭为父母而结婚。同时男女之地位是平等的。贞操的问题也是平等的,所以表彰贞妇烈女的文章也是片面的。中国妇女运动有过标语“打倒贤妻良母”。我们并不是不要贤妻良母,可是同时也要贤夫良父。贤和良不应该只是一方面的义务。
新文学的欧化和翻译的盛行有关,各国的留学生,都翻他所到国家的作品。当时留日的学生翻日本小说的很多,所以我们当学生时代已经读到芥川龙之介,武者小路实笃,夏目漱石,德富芦花等人的作品。其余英法德等国的作品,当然也更多。总起来说,中国新文学开始才有三十多年,真正伟大的作品还没有发现,好多作者现在还在用功,摸索着将来要走的路。但比较满意的还有。可读的如:
胡适先生的《胡适文存》,《尝试集》。西洋人说胡适先生是中国文艺复兴的父亲。他的著作最好都看一看。尤其是《尝试集》,是中国新诗的最初产品,胡适先生是个学者,所以他的诗是学者之诗,而不是诗人的诗。比方:
“岂不爱自由,此意无人晓,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
这样诗很受了语录之影响。
还有鲁迅先生,他的思想是最进步的,文笔也极敏锐,他的全集是值得一看。
小说的作家巴金,茅盾,老舍,沈从文,丁玲,郭沫若,他们的作品都应该阅看。尤其是女作家丁玲,她的作品极有力量。女作家还有雪林,丁玲是“力”的,雪林是“美”的。
新文学作品里要注意“方言化”。比方巴金是四川人,茅盾是浙江人,老舍是北平人,沈从文,丁玲是湖南人。他们作品里都常用本省的方言。新文学作品里的方言,常能特别表现出地方的特性。
此外还有诗。诗是新文学作品里,效果最小的,进步最慢的。这也是因为诗是难写的,诗的元素太复杂了。新诗里音韵也好,内容也好的并不算多。徐志摩,闻一多两个人,比较好些。同时中国抗战十年间,文学作品最成功的是戏曲。作者最初有郭沫若,田汉(他们俩都是日本留学生)。郭沫若的戏剧,如同胡适先生学者的诗一样,他是诗人的戏曲。写剧最成功的是曹禺。抗战以前有,《雷雨》,抗战后有,《北京人》等。还有袁俊的《万世师表》;茅盾的《清明前后》;老舍的《桃李春风》等等,都是可赞的。
这次本人能在这东京大学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