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〇五章 大战前戏
王故意问孙叔敖。

    “我觉得,撤军为上。”孙叔敖回答。

    孙叔敖话音刚落,只见三军将领呼啦啦站起来十多个人。

    “大王,我们请求与晋国人决一死战,报仇雪耻!”大家群情激奋起来,对于先轸、魏犨,大家是认同的,可是对他们的后人,大家不屑一顾。

    “这个……”楚庄王犹豫起来,似乎拿不定主意。

    伍参在一旁看得想笑,他知道该自己主动出场了,这一次不能再让庄王点自己的名字了。

    “大王,我想说两句。”伍参提出请求。

    楚庄王也差点笑出来,他用赞赏的眼神看看伍参,心说这小子太醒目了,做个嬖人太可惜了,回去要提拔他了。

    “你说。”

    “大王,依我看,大家斗志昂扬,就这么撤了,真是太对不起大家。我看,不如咱们先派人去到晋国那边提出一个和平建议。他们要是答应了,咱们也不吃亏。他们要是不答应,那时候正义的一方是我们,咱们再跟他们决战,到时候就拜托各位将军了。”伍参的主意算是个折中。

    “那好,蔡鸠居,你去一趟晋国人那里,请求和平解决。”庄王决定了,将军们还在愤愤不平。

    第一次和平谈判

    晋军大营。

    几天来,三军将领们备战的时间不多,主要的事情是在争论该打还是该和,争论到现在都没有结论。

    这一天争论还在继续,正争得面红耳赤,楚国特使蔡鸠居到了。

    “哎,先听听楚国人怎么说。”晋国人暂时不争了,大家都想看看楚国人想干什么,是下战书?还是求和?

    我们来听听蔡鸠居怎么说。

    “寡君少遭闵凶,不能文。闻二先君之出入此行也,将郑是训定,岂敢求罪于晋?二三子无淹久。”蔡鸠居的话显然是楚庄王教给他的,软中带硬,不卑不亢。什么意思呢?大意如此:我们大王从小遭遇忧患,不太善于辞令。从前我们的先王成王和穆王来往途经这里,都是为了教训和安定郑国而已,我们大王这次来也是这个意思,怎么敢得罪晋国呢?各位,请回去吧。

    从软的角度说,楚国人是主动来表示善意的;从硬的角度说,楚国人是要晋国人回去,也就是说,晋国人没有任何收获。

    荀林父一时不知道怎样回答。就这么回去吧,太没面子;拒绝吧,那就等于宣战,又不是自己的本意。

    “当年周王曾经对我们先君晋文公说过,让我们和郑国一同辅佐王室,如今郑国背抗王命,不跟晋国亲近,我们国君命令我们前来质问郑国,怎么敢劳驾你呢?谨此拜谢楚王的命令。”士会说话了,既客气,也没有示弱。

    说来说去,楚国和晋国都没有错,错的就是郑国。

    弱小就要挨打,而且还要背黑锅。试想一下,如果这个场合郑国人也在,就该郑国人转圈赔礼道歉了。“我们有罪,我们有罪,都怪我们自己做得不好,才害得你们来教训我们,我们是坏人,我们是坏人。”

    基本上,士会的意思跟楚国人的意思一样:我们是来教训郑国人的,不想跟楚国人作对。至于撤不撤军,没说。

    荀林父对这个回答很满意,从外交的角度说,楚国和晋国的话都是废话,但是,至少表达了双方的善意,这为进一步的接触打下了基础。

    蔡鸠居没有说更多的话,他没有得到授权,事实上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所以,他告辞之后出来了。

    刚才先縠之所以没有说话,是因为他没想好该说什么,并不等于他赞同士会的话,实际上他非常不同意士会的话。看见楚国使者走了,他把赵括拉到了一边。

    “兄弟,士会简直就是软蛋,丧权辱国。你追上楚国使者,表达我们的严正立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说春秋之三·晋楚争雄简介 >说春秋之三·晋楚争雄目录 > 第一〇五章 大战前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