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逆我者亡
赵盾真的很恼火,这不是摆明了要挑衅自己吗?这不是要在太岁头上动土吗?
年轻人,一旦得意就容易忘形。
“给我彻查,不捉到凶手,就不过这个年了。”赵盾下了死命令。
赵盾给大家的答案是:如果我们接受秦国人送来的公子雍,秦国人就是朋友;如果我们不接受,他们就是入侵者。如今我们已经决定不接受公子雍了,还不做防备,秦国人就会乘机攻击我们。我们不如先下手为强,把他们赶出去。
“这么说,该你了。”赵盾对箕郑父说。
荀林父瞠目结舌,目瞪口呆,这赵盾跟当年的晋惠公有得一比啊。
第四次谋
终于,还是有一个人忍不住说了出来。
作为郤芮的儿子,父辈的政治资源是负面的,郤缺要想爬上去,只能靠自己了。而这个时候,他已经敏锐地看到了机会。
“主帅,我也觉得不妥,不如让我们去跟秦国人说明白,如果他们不肯回去,再打也不迟啊。”士会也觉得赵盾不地道,不过说话委婉一些。
赵盾一拍桌子,喝道:“胡说,我看你们两个一定是受了秦国人的好处,这个时候为他们说话。”
『权力斗争金科玉律第六条:不择手段,把潜在的主要对手消灭在摇篮中。』
“元帅说得对,对秦国人没什么信义可讲。”先克发言了,这么多人里,也就先克支持赵盾。
赵盾是一个执行力超强的人,当即命令三军集结,当晚出发,要在天亮的时候抵达令狐,消灭秦国人。
天理何在,天理何在啊?
得意忘形是很危险的,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当天收队,晋军发现下军元帅不见了。再一调查,叛国投敌了。
当初晋文公在秦国的时候,公子罂就喜欢去找舅舅谈天说地,他很喜欢这个舅舅,甚至有些崇拜他。当秦穆公出兵送晋文公回晋国的时候,公子罂依依不舍,一直把晋文公送到渭阳。临别之际,公子罂作诗相赠,至今我们还可以在《诗经·秦风》中看到《渭阳》这首诗,来看看这首诗: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箕郑父这么半天没有说话,是因为他已经看明白了。他知道,既然已经落到了赵盾的手里,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他现在只后悔没有及早下手,至于死,他并不怕。
晋文公鞠躬尽瘁之后,公子雍来到秦国,秦康公很喜欢这个表弟,处处关照,而公子雍也很贤能,一直做到了亚卿。可以说,就算不回晋国,公子雍在秦国的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当晋国人来请公子雍回去的时候,秦康公很为自己的表弟高兴,以为秦晋之好将可以再次实现。也是为了稳妥起见,秦康公并没有急着送公子雍回去,而是在为父亲下葬之后,郑重其事地派军队送他回去。这个时候,已经是第二年的三月了。
然而,秦康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机会稍纵即逝。
噩耗传到秦国,秦康公当场昏了过去。
可是,他和他的父亲一样,低估了晋国人无耻的程度。
“姥姥的,晋国人太不要脸了。从今以后,我与晋国不共戴天。”秦康公醒过来之后对天发誓,一定要向姥姥家报仇。
当晚,疲惫不堪的秦军扎营休息。他们想不到的是,危险已经来临。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军营的时候,晋国人的军队也已经杀到了。
“回去什么?昨晚我得罪了赵盾,回去不是等死?”先蔑一方面是出于义愤,另一方面也是看清了赵盾的心黑手狠,当时咬咬牙,要投奔秦国。
这一仗,赵盾动员了晋国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