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八十六章 结巴老头大忽悠
的伟大,死的冷静。为什么这样说?

    在晋文公知道自己将要鞠躬尽瘁之后,将自己在身边的四个儿子做了妥善安排。大儿子公子欢是太子,准备继位。其余三个儿子,公子雍送去秦国,在秦国当大夫;公子乐送去陈国,担任陈国大夫;小儿子黑臀送去周王室的首都洛邑,担任王室的大夫。

    从此之后,这成为晋国不成文的规矩。除了太子,所有公子都送去国外。历史证明,这有效地防止了骨肉相残,也为异姓人才提供了上升的通道。

    但是,这也必然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什么后果?

    这里有一个学术问题需要提出来单独讨论,那就是关于晋文公(重耳)、狐突、狐偃和狐射姑的关系和年龄问题,这是一个千古以来的疑难问题。直到今天,依然争论纷纷。限于篇幅,资料出处在此不一一注明。

    重耳出奔时的年龄有两种说法,《史记》说是四十二岁,《左传》说是十七岁。那么,晋文公去世的年龄就成了七十岁或者四十五岁。而重耳的年龄又影响到狐突、狐偃父子俩的年龄,这就产生了问题。

    如果按《左传》的说法,那么狐突、狐偃父子的年龄是比较合理的,而如果按《史记》的说法,狐偃特别是狐突的年龄就太高寿了,而且七十多岁还能出任申生的“御戎”,那真是牛得一塌糊涂了。不仅狐突、狐偃父子俩的年龄问题难以解释,事实上,整个重耳团队的年龄问题都是难题。

    可是,如果按照《左传》的说法,同样有问题,首先,晋文公死得太年轻了,与《左传》的某些记载有冲突;其次,晋文公的年龄也跟他父亲献公的年龄差距太大,无法解释出逃前的事情。

    综合而论,本书中重耳的年龄以《左传》为准。

    狐射姑是不是狐偃的儿子又有疑问,狐射姑、贾季、贾佗是不是一个人也有诸多不解之处。狐射姑、贾季、贾佗应该就是一个人。那么,狐射姑究竟是不是狐偃的儿子呢?根据推理,应该是。

    按照记载,狐射姑的名声几乎不亚于狐偃,他也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为什么在晋文公的时代始终无法出头呢?最合理的解释就是,狐偃是他父亲,有这个超级强势的父亲在,没有他发挥的空间。狐偃做到了卿,狐射姑不可能与父亲平起平坐,因为他受到礼法的压制。直到狐偃去世,他才成为卿,才开始进入最高管理层。

    晋文公的一生还要去评判吗?他是一个俗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俗人,一个朋友,一个大哥,这就是对他的最高评价了。

    如果还需要,那么再送一句话:干革命就要跟晋文公这样的人。

    晋文公的团队是一个传奇一般的团队,这不能不说是晋文公的人格魅力。十九年的流亡,如此多的时代精英坚定不移地跟随他,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狐偃的深谋远虑、随机应变,赵衰的公正无私、明白变通,先轸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胥臣的博学多才、机敏善变,这四个人,对于整个春秋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晋文化在整个春秋战国都是强势文化,晋地的人才几乎左右着整个春秋战国史的方向。而这一切,都是晋文公及其团队打下的基础。

    《国语》中有很多关于晋文公的小故事,挑选其中的两个来说说。

    晋文公治国非常勤奋,也很亲民。他的宫室修建得非常简陋,并且下令不得大建楼堂馆所,农忙季节不得征用民工,等等。同时,他还很好学,拜了胥臣为师。

    一天,胥臣向他推荐一个人,此人名叫郤缺。郤缺是谁?郤芮的儿子。郤芮,晋文公的仇人。胥臣推荐郤缺的理由是这样的:胥臣到冀考察工作,恰好看见郤缺在地里干农活,郤缺的老婆给他送饭,结果是“敬,相待如宾”,虽然家道没落了,两口子还是很讲究礼仪和互相敬爱。

    “相敬如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说春秋之三·晋楚争雄简介 >说春秋之三·晋楚争雄目录 > 第八十六章 结巴老头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