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章 占星算卦
多年了,没发现老东西觉悟这么高啊,这简直就是垂范千古了。
子韦向宋景公叩了一个头,说道:“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天虽处在很高的地方,但它能听见地上的话,主公说了三句这么有觉悟的话,上天必定要三次奖赏君王。今天晚上火星肯定要移动三个地方,这样君王就会延长寿命二十一年。”
“你怎么知道呢?”
“火星移动一个地方要经过七颗星,一颗星相当于一年,三七二十一,所以君王的寿命会延长二十一年。”子韦计算了一番,这二十一年也不是信口说的。
“真的?”
“主公,咱们今天晚上就别睡觉了,我陪着你,咱们就看看他动还是不动。要是不动,主公您就杀了我。”
当天晚上,宋景公和子韦真的整夜未眠,盯着星星看。还好,晚上没有乌云,随时能够看见星星。火星真的移动了吗?
一切都如子韦所说的那样,火星当晚移动了三次。
宋景公活了六十四岁,等于在那之后又活了二十七年。
这件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史记》也有记载。
归结春秋及以前的星象学,并没有科学道理可言。不过,星象学对于中国历法贡献极大,并且对于考古有非同寻常的利用价值。
譬如周武王灭商,周朝史官史佚记录下了在这一激动人心时刻天空上的星座和月相,命铸铜匠在利簋上浇铸下“岁鼎克闻夙有商”的铭文,依据这一记载,可以断定周武王克商的准确日期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后来占星术逐渐衰落,被《周易》卜卦所取代。不过中诸葛亮还常常“夜观天象”,但是好像观察得就比较简单,往往是看见“一颗大星坠落到了某地某地”,与春秋占星术相比,就有点小儿科了。
《周易》与卜筮
既然说了春秋时期的占星术,顺便也说说春秋时期的卜筮。
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音诗)草称筮(音是),合称卜筮。卜筮从上古就有,而《易》最早实际上就是卜卦。
卜的方法简单介绍一下,那就是取龟甲,上钻九个孔,占卜时在孔中插入干草点燃,龟壳受热产生裂纹,再根据裂纹的形状来进行解析。商朝以前,龟壳为一次性使用,到了周朝,则反复使用。
筮的方法略复杂,不作具体介绍。主要是通过一种固定程式的抽取过程,确定蓍草的数目,一共六次,得到六个数,称为六爻。六爻依次排列之后,就能得到一个或者两个卦象,然后根据卦辞进行解释。
一般来说,只有家国大事才会进行卜筮,而且,无疑不卜,不要平时没事吃饱了撑的去卜筮。
到后世,基本上不用龟和蓍草,而用铜钱占卜了,这是后话。
周初,周武王伐商之前曾经占卜,结果卦象为不吉,当天暴雨。所有人都很害怕,只有姜太公把龟甲蓍草砸个稀烂,然后劝告周武王:“我们是奉上天的意思讨伐无道,不要让这些烂骨头破草阻止我们。”
之后,周武王发兵,灭了商朝。
按理说,姜太公已经把卜筮说得一无是处并且证明了卜筮没什么用,大家就该放弃卜筮了。可是事实上是,整个周朝依然盛行卜筮。
《左传》中有关卜筮的记载很多,关于以《周易》卜筮的记载共有十三条,还有五处引用《周易》来论说事理。卜筮的高手有卜偃、辛廖、史苏等等,可见卜筮这样的工作通常由卜官或者史官来做。而且,不仅周王室、鲁国这样的正宗周文化使用,晋国甚至楚国都大量使用。俨然,卜筮是中原文明的一种象征。
《周易》占卜是迷信还是科学,说法不一,不去判断。依笔者所见所闻,确有很多神奇之处。
《左传》中对卜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