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九章 离婚
人处世。”
“老师,我明白了。”子路明白了学习周礼的重要性了,对周礼热爱起来。
按《说苑》。子路问于孔子曰:“请释古之学而行由之意,可乎?”孔子曰:“不可,昔者东夷慕诸夏之义,有女,其夫死,为之内私婿,终身不嫁,不嫁则不嫁矣,然非贞节之义也;苍梧之弟,娶妻而美好,请与兄易,忠则忠矣,然非礼也。今子欲释古之学而行子之意,庸知子用非为是,用是为非乎!不顺其初,虽欲悔之,难哉!”
离婚
按照约定,子路的学费由做家务来抵。子路很自觉地遵守了这一条,每天下课之后的第一件事,以及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都是做家务,孔子家里的重体力活都由子路包办了。
在孔子看来,子路这人除了鲁莽一些、愚钝一些,其余的都是优点,诚实、直爽、勤奋、好学、忠诚等等,让孔子对他非常放心。
可以说,子路来了之后,孔子感觉轻松了很多。
于是,孔子决定给子路做套衣服,作为对他的奖励。
“老婆,明天去买点布料回来,给子路做件袍子。”孔子叮嘱丌官氏。
“什么?”出乎孔子的意料,丌官氏的反应出奇的激烈。“给他做衣服?他白吃白喝白上学,还给他做衣服?你脑子进水了?你怎么不说给我买点布料做件衣服呢?”
孔子愣住了,半天没说话。
孔子和丌官氏的关系一直不算太好,等到孔子开始办学校的时候,两人的关系就更加糟糕。丌官氏一直抱怨孔子不会挣钱,不能给她体面的生活。那时候,孔子已经不太愿意理睬丌官氏。
开办学校之后,由于招生情况不理想,孔子的心情也很不好,丌官氏唠唠叨叨,夫妻两个吵过几架,冷战过几次。
等到孔子从伟大首都回来,一门心思忙于招生教学,完全没有时间去管丌官氏,丌官氏认为自己受到冷落,整天阴沉着脸,对谁都没有好话,有时还让孔子在学生面前没有面子。为此,孔子非常生气,索性与丌官氏分居。
“我再问你一次,去不去买?”半天没说话,孔子尽量压住气,问道。
“不去。”丌官氏也不害怕。
“去不去?”
“不去。”
“那好,你回宋国吧,咱们离婚。”
“什么?”
“离婚。”
“你这个没良心的男人,千刀杀的男人,呜呜呜呜……”
丌官氏哭了,她没有想到孔子竟然要休了她。
孔子冷冷地看着,什么也没有说。
孔子不是个冷酷无情的人,但是他是一个一旦决定了,就决不改变的人。他忍的时间太长了,他认为自己无法再忍受下去。他认为,如果让丌官氏再待下去,自己的事业将会毁在她的手里。
丌官氏还是被送回了宋国的娘家,送他回去的就是子路。孔子让子路带了许多腊肉和布料,即便是休了老婆,孔子也想做得仁至义尽一些。
关于孔子休妻,在《大戴礼记》中有记载。
至于孔子为什么休妻,答案在中。
按。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这样的:孔子说,唯有女人和小人难养,亲近他们就放肆,疏远他们就怨恨。
作为一个学问家,孔子说这样的话不会是心血来潮,更不会是道听途说,一定是他自己的感受。
孔子养过的女人有几个?他母亲没有被他养过,他养过的只有老婆丌官氏和女儿孔雀。而能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就只能是丌官氏了。
所以,孔子所说的“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女子就是指的丌官氏。而丌官氏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