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四七章 公款出国
、纣的画像,画像的下面罗列了他们的事迹或者罪行,还有相应的儆戒的评语。再旁边的墙上,则画着周公辅佐成王,抱着年幼的成王背对屏风,面向南接受诸侯朝拜的画像。

    南宫敬叔也是第一次来伟大首都,看到周公的画像,不免好一阵激动,这就是自己的老祖宗了。

    而孔子更加激动,他对周公的敬仰如江水滔滔,绵绵不绝。看见周公的画像,禁不住肃然起敬,来来回回地审视着。

    “这就是周朝兴盛的原因了,明镜可以见己,学古可以知今。君主如果不能学习如何安身立命,忽略眼前的危险,就如向后跑却想追上前面的人一样,不是很荒唐吗?”孔子喃喃自语,又像在和南宫敬叔说话。

    在洛邑的第二个参观场所是太祖庙,也就是周朝始祖后稷的庙,庙堂右边台阶前有一个铜人。铜人的嘴巴被封了三层,铜人的背上刻着这样一段话:“这是古代说话谨慎的人,小心啊,小心啊。不要多说话,说得越多,越容易坏事。不要多事,多事多祸患。必须要居安思危,才能避免做后悔的事情。不要说人和不好听的话,不要做任何不好的推测和判断,否则,就会招来祸患。不要以为自己说话没人听见,鬼神分分钟知道你在说什么。小火扑不灭,就会成为大火;小水拦不住,就会汇聚成河流;细线斩不断,就会织成罗网;树苗砍不断,就会长成大树。说话不谨慎,就是一切祸患的根源。不要小看了这一点,这就是祸患的大门。

    “强横的人不得好死,好胜的人一定会遇上对手;盗贼仇恨主人,群众厌恶官僚。君子知道自己不能面面俱到,因此保持谦恭谨慎,让人们喜欢自己,没有人与自己相争。人们都争着去那边,我就守在这边;人们都随大流,而我只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所以我虽然比大家都高明,却没有人来仇恨我。江河能够汇集山谷的流水,就在于它的卑下;上天不会偏私,可是常常帮助好人。谨慎啊,慎之又慎啊。”

    孔子和南宫敬叔看完了这段话,都深有感触,对视一笑。

    “那天你问的问题,我回答不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你呢?”孔子问。

    “老师,我明白了。”南宫敬叔回答。

    “记住啊,这上面的话虽然鄙俗,可是合乎事理啊。上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果一个人立身处世像这个样子,难道还会因为说话遭遇灾祸吗?”孔子指着铜人,对南宫敬叔说。

    以上原文见于《说苑·敬慎》。

    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此处省略若干字)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戒之哉!戒之哉!”

    孔子顾谓弟子曰:“记之,此言虽鄙,而中事情。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行身如此,岂以口遇祸哉!”

    三缄其口,这个成语来自这里。

    带着满怀的感慨,师徒二人进到了庙里。所到之处,两人都保持着恭敬和小心。孔子按照自己学习过的知识来认真地观察着,与自己的知识印证的地方,就会心一笑;恍然大悟的地方,就轻轻点头。一路下来,孔子的心情十分舒畅,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

    突然,孔子看到一个奇怪的容器。他实在想不出这个容器的名称和用途,于是,他要发问了。

    这是孔子的习惯,只要不懂的地方,他一定要问个清楚。

    “请问,这是什么容器?”孔子小心翼翼地问守庙的人。

    “啊,这个叫做右坐之器。”守庙人说,守这么多年庙,这个问题还是第一次被人问。

    孔子愣了一下,右坐之器他是学过的。

    “我听说,右坐之器有一个特点,盛满了水就会倒,水太少就会倾斜,只有水的高度恰当的时候,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说春秋之七·孔子世家简介 >说春秋之七·孔子世家目录 > 第二四七章 公款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