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08章 义师反戈,风声鹤唳
笼罩在村庄、田野、道路上的浓雾渐渐散开,出发时间到了。

    11月27日早晨6点钟,第110师准时开出了双堆集附近的周庄、赵庄,在通向解放军阵地的道路上向前进发。

    一路上,非常顺利,黄维对廖运周十分放心,不时地通过报话机询问几句进展的情况。两个小时后,起义部队已全部通过了解放军阵地,解放军又把放开的口子重新封了起来。这时,报话机中传出黄维的呼唤却有些异样:“长江长江,你们到了哪里?”廖运周赶紧回答:“武昌武昌,我们到了赵庄,沿途畅行无阻。”

    下午1点半钟,110师到达了指定的地点大吴庄。黄维和吴绍周还在报话机里询问进展情况。廖运周下令把全师的报话机统统关掉一律上缴,师部的电台也停止使用,中断与黄维、吴绍周的联系,这才引起了黄维的怀疑。

    黄昏,大批国民党飞机飞了过来,在110师宿营地附近扔下了大量炸弹,可是他们知道得太晚了。

    当天晚上,起义部队就在原地宿营,官兵们睡得很香很香。第二天,炮兵们全部参加了进攻黄维兵团的战斗,不少人还在这次战斗中荣立了战功。

    12月24日,毛主席、朱总司令亲自发来贺电,赞扬了全师官兵的义举,鼓励他们逐渐把这支队伍锻炼成真正的人民军队。

    黄维发觉上当以后,急令各军回撤,但已乱成了一团。我军乘机发动反攻,一时间黄维的另外三个师损失惨重。在敌人大举突围的关键时刻,廖运周率部举行战场起义,打乱了敌人的部署,瓦解了敌人的士气,使敌人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至此,黄维的突围计划,被我彻底粉碎,不得不转入防御。

    这时,敌人的后方供应已被切断,不仅粮弹缺少,烧柴也成了问题。黄维心里清楚,继续死守,等于守死,倒不如孤注一掷,或许能侥幸冲开一条逃路。于是,在29日、30日两天内,又向我4、6旅阵地反复攻击,大部被我击退,仅一小部攻占我前后周庄。

    当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把包围黄维的情况报告给总前委后,刘伯承用手指着地图上的双堆集,兴奋地说:“黄维这12万兵马,被围困在20里长、15里宽的地段上,这极好算账,平均每500米长宽地段上,就有400多个敌人官兵,随便打一炮,都会伤着敌人!”他用浓重的四川话幽默地说:“真是15个驼子困觉——七拱八翘地挤在一起喽!”

    “黄维兵团,是白崇禧指挥下的精锐师团,号称攻如猛虎,守如泰山;静如处子,动如脱兔……”邓小平接着说:“我倒要看看他守着这两个谷堆,怎么样攻如猛虎,动如脱兔?”

    “消灭黄维兵团,这是淮海战场上承前启后关键的一仗!”陈毅站起身来,和邓小平一起俯视十万分之一的作战地图,精心运筹,准备歼灭被围之敌黄维兵团。

    要想歼灭黄维兵团这一全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主力兵团,谈何容易!当时,中原野战军有六个纵队参战,人数虽有12万,但编制不全,兵力不足,重武器和弹药也少。作为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邓小平十分清楚打黄维的艰难处境。他在一次纵队领导干部会议上比喻说:“消灭黄维兵团,对中原野战军来说,犹如‘瘦狗拉硬屎’。”但为了打好这场硬仗,为了圆满完成中央军委赋予的任务,邓小平一再指示各纵队要发扬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顽强精神,服从全局,不畏艰难,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彻底地歼灭黄维兵团。

    黄维兵团被围,使蒋介石大为震惊,他怎么也没料到自己的嫡系部队12万兵马这么快、这么容易就陷入了解放军的包围之中。

    随着局势的不断变化,蒋介石这才发现单凭黄维本身的力量不可能脱出重围,于是下令让黄维想办法扩大防守地区,固守待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决战徐州:解放战争档案简介 >决战徐州:解放战争档案目录 > 第08章 义师反戈,风声鹤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