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但失败了。声音干涩紧绷,像生锈的琴弦。
冷砚舟没说话,只是看着我。他的目光沉静而具有穿透力,仿佛能轻易看穿我那拙劣的伪装。客厅里安静得可怕,只有奶糖在角落里扒拉猫抓板的沙沙声。
沉默持续了几秒。他没有追问,只是把水杯放在我面前的茶几上。杯壁温热,熨帖着我冰凉的指尖。
你的设计作品集,我看过了。他突然开口,话题转得毫无征兆。
我愣了一下,有些愕然地抬头看他。
基础很扎实,创意点也不错,尤其是那个社区图书馆改造的方案。他的语气像是在进行一场客观的项目评估,可惜,落地性欠缺一点,细节处理不够成熟。
这评价精准而犀利,像一把手术刀,瞬间剖开了我作品集中自己都不愿深究的弱点。我的脸有些发烫,不是因为生气,而是因为被看穿的窘迫。他怎么会看我的作品集
我…我张了张嘴,不知道该怎么接话。是反驳还是虚心接受此刻脑子里一团乱麻。
城东有个旧厂房改造项目,冷砚舟继续说道,目光平静地看着我,像是在陈述一个商业提案,主设计方是我朋友的公司,方案定了,但执行团队在深化设计和软装选配上遇到了瓶颈。风格和你那个图书馆方案有共通点,偏人文、重社区交互。他们缺一个有想法、能沉下心做细节的人。他顿了顿,拿起自己的手机,划了几下,屏幕转向我,负责人叫陆沉。这是他的联系方式。
屏幕上是一个微信名片,头像是一张抽象的建筑线条图,名字就是陆沉。
我彻底懵了。巨大的信息量冲击着我混乱的大脑。他看了我的作品集他还精准地指出了优缺点他甚至还…帮我介绍工作这突如其来的橄榄枝,像一道强光,刺破了我眼前的阴霾,但也带来了更多的不解和警惕。
为…为什么我看着他的眼睛,试图从那片深潭里找出答案。同情还是…另有所图
冷砚舟收回手机,镜片后的目光坦然地迎上我的探究。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到窗边,背对着我,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高大的背影显得有些疏离。
陆沉是我大学室友,能力很强,人也靠谱。他的团队,值得去。他淡淡地说,像是在解释一个商业决策,项目本身有挑战性,做好了是个不错的履历。至于你…他微微侧过头,视线落在我身上,带着一种审视的意味,能不能抓住机会,看你自己。我只是提供一个信息。
理由听起来无懈可击。帮朋友牵线,项目合适,而我只是一个恰好符合需求的候选人。没有提到我的处境,没有提到那对贱人,也没有任何施舍的意味。这让我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
谢谢。我低声说,这次是真心实意的。无论他出于什么目的,这确实是我目前最需要的——一个证明自己、摆脱泥潭的机会。
嗯。他应了一声,没再多说,转身走向书房。
我看着茶几上那杯温热的水,又看看手机里那个叫陆沉的联系方式。窗外的天空依旧阴沉,但心里那块沉甸甸的铅块,似乎裂开了一道缝隙,透进了一丝微光。
联系陆沉的过程比想象中顺利。电话那头的男人声音沉稳,语速不快,透着一股务实和干练。他开门见山,说冷砚舟打过招呼,看了我的作品集,对我那个图书馆方案很感兴趣,约我第二天下午去他们工作室面谈。
工作室位于一个由老印刷厂改造的创意园区里,红砖外墙爬满了藤蔓,巨大的旧式窗户透进充足的自然光。里面是开放式的LOFT结构,到处堆着建筑模型、材料样品和图纸,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和油墨的味道。穿着随意但透着艺术气息的设计师们穿梭其间,氛围紧张又充满活力。
陆沉本人和电话里给人的感觉一致。三十多岁,穿着简单的深色T恤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