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04章 妻子举大义,电波巧斗敌


    死,那是一切生命的最终归途,对于一个常常和死神打交道的革命者来说,死,撼动不了他的神经和信念。

    死,它不是一切的终结,如同秋收并非稻的灭亡一样。

    可是,他们却没有死。当一个人坦然去面对死神的时候,死神有时并不青睐于他。

    敌人用手电对附近住房胡乱照射了一通后,不知为什么始终没来叫门。

    敌人又一次扑空了。

    这是一个并不令人注目的夜晚,或许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能记住它并将它追忆。可当年吴荣森和徐宝光一家,那一晚的精神却处在极度紧张之中,他们的心一直在半空中悬着。

    人生是旅途的无限延续。偶然在泥泞的路上,踏下一个深深的痕迹,那就是记忆。

    那一晚上的记忆,在当年的地下工作者的心中,永远都不会泯灭,那是一次生与死的淬火,尽管是枪没响弹没飞,却能让人铭记终生。

    遥远的夜空中,倏地有一颗流星滑落,一切复又归于平静。

    吴荣森面对滑落的流星,想到了那辆神出鬼没的电台侦测车,心里暗暗骂道:“见鬼去吧,从明天起,我让你在这里守株待兔。”

    苍穹与大地默默地对视着。

    5月24日凌晨5点,宵禁刚刚解除。战争的恐慌已经漫延到了城里。

    一身商人装束的黄振远,骑来自行车,把电台悄悄搬走了。

    这一回新转移的台址,设在城阳路1号的楼上。

    这是一次非常有胆识的台址安排。

    城阳路1号楼下,是国民党陆军五十军联络处,这倒为地下电台涂上了一层保护色。中国不是有句老话叫作“越是最危险的地方越最安全”吗?

    谁会想到,在这国民党重兵把守的军事部门,还会秘密活动着中共地下党的地下电台?连敌人的电台侦测车,也不会到这里来侦测的。这应该感谢黄振远同志的哥哥,他是五十军联络处的副官,新台址是他帮忙给提供的。地下电台转移到新的台址后,接着就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新的战斗。

    在接近青岛解放的最后几天里,根据中共青岛市委的要求,为配合进军青岛的军事行动,地下电台需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开机,电台小组成员和各情报小组,全部投入迎接解放青岛的战斗,随时准备接受指示和报告市内敌情。若当时没有城阳路1号这个新台址的话,地下电台很难应付和处理当时的复杂敌情和敌人制造的种种麻烦。电台小组虽说有三名成员,但懂报务技术,能够单独值机的只有吴荣森一人。

    自从地下电台启用后,半年多来,吴荣森就很少睡过囫囵觉,因为通报时间几乎全部在深夜中进行,加上近来为迎接解放,夜以继日的工作,他患上了肺结核病,竟累得好几次吐了血。

    但通报从未耽误过。

    一道红色电波横绝太空。

    早晨!早晨……

    天边,一抹温暖的橙色,柔和得宛如在调色板上调出的温柔色调。天蓝如洗,却又带着几许酣睡初醒的迷蒙。

    吴荣森又是一夜没睡。

    他太累了,他真想倒头睡一觉,哪怕十分钟也行。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十分钟都是奢望,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地下电台紧密地与解放青岛的战斗联系在一起,它一头挑起战争,一头迎来解放。

    5月底了,日历的页码开始向6月翻动,国民党十一绥靖区司令部及市政官员,纷纷乘船逃走。同时,敌人也没有停止残酷地搜捕和杀害地下工作者。电台小组的同志们,为了迎接青岛解放,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在敌人心脏一刻不停地战斗着。市内交通员和各情报站的同志通宵达旦,不断地将搞来的敌人动态情况,及时转到地下电台。再通过这条无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决战青岛:解放战争档案简介 >决战青岛:解放战争档案目录 > 第04章 妻子举大义,电波巧斗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