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图大义,即墨国军起义投奔解放区
伤正在逐步恢复。
紧靠闹市区魏家庄的街巷一隅,有一家不太起眼的商行——亨大号。小店不大,因注重信誉,买卖倒也红火。解放济南时因激烈的巷战小店曾关闭了几天,战后,共产党保护商人利益,小店不久就又开张了。
店主名叫刘子衡,时下正在青岛做生意跑买卖,这边店里的事暂由他的哥哥刘子珍操持着。
一大早,小店铺刚刚开门营业,这几天收入不错,尽管是刚刚解放,但前来光顾的客人还是不少,千佛山在凝望着这里,或许是正在沉思:为什么一座刚刚获得解放的城市会如此安定?
刘子珍正在忙着布置着店面,一位干部装束的中年男子推门走了进来,冲着老板刘子珍道:“大哥,还认识我么?”
来人就是段德华,是刘子衡的好友,济南解放前曾在我渤海第二军分区领导下从事过一段地下工作,解放后转归济南有关部门,继续协助政府做搜捕潜特收缴枪支等工作。一句话,是一位从事特殊战线工作的同志。今天,他来到刘子珍操持的“亨大号”,并不是专门来拜访老朋友,而是肩负着党交给他的一项特殊的任务——策反方团起义。
“哟,这不是德华老弟吗?你怎么有空过来,稀客,稀客。”
“过来看看大哥,顺便叙叙旧。”
刘子珍见老朋友来访,十分高兴,忙放下手中的活计,把段德华让进内室,亲热地攀谈起来。
“老二还在青岛做生意吗?”
“是啊,那边还是国统区,听老二说,山东各地的流亡政府都云集青岛去了,政府官员比做买卖的还多,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买卖难做啊。”
“这倒也是实情。”
“还是解放了好,一切公平交易。”
一番家常话拉过后,段德华话锋一转突然问道:
“方本壮现在还在青岛的国民党军队吗?”
此话问得非常随便不动声色,从段德华的脸色上看,似乎是无意之间随便问问而已。
“是,还在那边当团长。”
刘子珍虽然也是随口应答,眼里却隐隐地显现出一丝疑虑的神色,尽管这神色一闪而过,却没有逃过段德华的眼睛。
刘家与方家是表亲,刘子珍是方本壮的大表哥。1947年秋特殊客人就是国民党三十二军二五二师七五四团上校团长方本壮和中校副团长张德义。他们为避人耳目才选取了这里,所谈的核心问题就是率部起义投奔光明。
方本壮,祖籍安徽桐城。他身材不算太高,却很健壮,一双大眼总是炯炯有神,浑身上下透着典型的军人气质,一看就知道这是个老行伍。
早在1937年8月,年方十九岁的方本壮,满怀着抗日救亡的热情走出家乡投笔从戎。为寻一条救国救民的出路,他考入国民党中央军校第十七期,翌年秋军校期满结业,后几经周折于1939年春,被派入驻胶县的山东保安第一旅任下级军官。1941年夏,该旅旅长姜黎川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向八路军靠拢,率部移驻胶东抗日根据地,部队番号也被改为“八路军胶东特别旅”。
这一时期,对方本壮的影响极大,当时,方本壮任姜部的副团长,经常同驻地的八路军联系军务,耳濡目染中,对共产党八路军有了最初的了解和认识;尤其是共产党八路军那高昂的抗战热情、秋毫无犯的组织纪律和官兵一致的融和关系,与国民党军队中尔虞我诈欺压人民的腐败风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方本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尽管一致的口号是打日本,但方本壮认为,最后得天下者肯定是共产党。
1943年1月,蒋介石为了加强其在山东的反共阵地,命令李仙洲率领第二十八集团军近十万人马离皖入鲁。心怀鬼胎的姜黎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