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鲜肉”的证明:眼见为实的震撼
协调。”
陈纤歌闻言,差点感动得热泪盈眶!
“师姐!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指路明灯!”他激动地搓手手,“我需要……呃,耐高温、密封性好的泥,最好是师姐你说的火山泥!还有,能弯成一圈圈的铜管,越长越好!哦对了,还有能稳定提供小火苗的油灯,得多准备几个!”
农灵若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巧笔墨纸砚(不愧是卷王,随时准备记录),刷刷刷几下,将陈纤歌的要求记下,条理清晰,还加了自己的备注(比如铜管的预估长度和盘管的圈数建议)。
“单子我让管事送去。火山泥未必有,但耐火的特制窑泥库房存有一些。铜管和油灯,匠造司那边应该能解决。”她言简意赅,效率极高。
有了农灵若这块“活招牌”兼“隐形尚方宝剑”,陈纤歌感觉自己腰杆都挺直了。他跟着库房管事(就是之前那个嘴角抽搐的老头,现在看他的眼神复杂多了)去领“特制窑泥”时,老头一改之前的肉疼,变得十分客气,还主动问:“陈小医官,这泥够不够?不够我再去想想办法?”
陈纤歌受宠若惊:“够了够了!多谢老丈!”
再去匠造司协调铜管和油灯,更是顺利得不像话。之前陈纤歌自己去打听,人家匠人师傅爱答不理,觉得他一个毛头小子异想天开。现在有农灵若派去的管事拿着单子(上面隐约还有农灵若的私人印记),匠造司的管事立马换上笑脸,亲自带着陈纤歌去找最好的铜匠。
“这位小哥,您是说……要把这上好的紫铜管,弯成……蚊香那样的圈圈?”铜匠师傅看着陈纤歌画的灵魂草图(一个螺旋线),满脸困惑,“这……有何用处?”
陈纤歌咳嗽一声,故作高深:“此乃医家秘法,用于引导药气循环,非尔等凡人所能揣测!”(内心os:就是个冷凝管,说了你也不懂!)
匠人师傅虽然不懂,但看在太医院,尤其是农灵若的面子上,也不敢怠慢,叮叮当当地忙活起来。还别说,专业的就是不一样,很快,一根闪闪发亮、盘绕均匀的紫铜盘管就新鲜出炉了。
油灯也好办,匠造司直接提供了几盏可以调节灯芯数量和火焰大小的精致铜油灯,比陈纤歌之前捡的破烂货不知道高级到哪里去了。
材料齐全,陈纤歌意气风发地指挥着两个杂役(现在对他也是毕恭毕敬,毕竟是能让农大小姐亲自过问的人),把这些“高级装备”搬回了他的杂物房“圣地”。
接下来就是组装“炼金装置20”!
他先用那特制窑泥混合麻筋,小心翼翼地重新糊了一个更厚实、更圆润的陶罐(他称之为“反应釜”),还在盖子和罐口连接处做了凹槽,力求密封。
然后,将那亮闪闪的紫铜盘管小心地固定好,一头连接“反应釜”的盖子(用窑泥密封接口),另一头则通向一个准备好的干净收集瓶。整个盘管则被他安置在一个大木盆里,准备用来放冷水(“冷却循环系统”)。
最后,把那几盏精致的铜油灯放在“反应釜”下方,调整好距离和灯芯。
整个过程,农灵若“恰好路过”了两次。
第一次,她看着陈纤歌笨手笨脚地和泥,忍不住指点:“泥性偏干,加水需少量多次,搅拌需沿同一方向,方能均匀无气泡,增强其韧性。”
第二次,她看着陈纤歌固定铜管,又开口了:“盘管倾斜角度不足,冷凝液恐有回流。出口应低于入口至少三寸,且末端向下,便于收集。”
陈纤歌:“……”
师姐,你确定你只是“路过”吗?你这指导得也太专业了吧!
不过,有人指点总比自己瞎摸索强。陈纤歌从善如流,一一照做。
终于,在农灵若“不经意”的指导和陈纤歌(以及两个杂役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