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玉阶朝仪万象新
暮春的长安宫城笼罩在薄雾中,朱雀大街的青石板上,中原的隶书、粟特的草体、北疆的突厥文、大食的库法体铭文并列延伸,形成独特的“文字道路”。慕容卿璃的步辇经过时,辇下的流苏发出悦耳声响——流苏由中原的玉珠、粟特的银铃、北疆的兽牙、大食的琉璃串成,每走一步都奏出多元文化的节拍。
和融王座的设计比初版更加精巧:龙纹的鳞片采用中原的掐丝珐琅,圣鸟的羽毛是粟特的鎏金工艺,狼首的鬃毛镶嵌北疆的绿松石,基座四周刻着大食的几何花纹与波斯的细密画故事。当慕容卿璃落座时,王座下方的机关启动,十二道光束从王座底部射出,分别投射出十二文明的象征图案。
“启奏陛下,”礼部侍郎举起新铸的“和融印”,印文由中原的小篆与粟特的阿拉米文合璧而成,“今日朝议的核心是‘双国历法合并’提案。中原历以农时为基,粟特历以商路周期为纲,臣等建议取两者精华,制定‘阴阳合历’。”
阶下的粟特星象师展开星图,图中同时标注着中原的二十八宿与粟特的黄道十二宫:“陛下,粟特的‘商队之星’对应中原的‘心宿二’,当两星连成一线时,正是穿越沙漠的最佳时节。历法合并可避免商队因节气差异延误行程。”
中原的钦天监监正却持反对意见:“农时关乎国本,岂可与胡商的星象混为一谈?且中原历法已传承千年,变革易生乱象。”他的官服上,传统的日月经天纹与新绣的双国纹样略显冲突,袖口还隐约可见被修改过的痕迹。
张逸风忍不住开口:“张某在北疆时,牧民看中原皇历错过了迁徙季,冻死了半群羊;后来改用粟特商历,又误了中原的秋收。阴阳合历要是能解决这事儿,张某纹与粟特祭司服饰融合的祭服,手持刻有双国文字的“和光圭”,圭身中空,可同时燃烧中原的沉水香与粟特的乳香。
当伽蓝的胡琴奏起《双光协律》,中原的编钟与粟特的火不思(乐器)同时响起,祭坛周围的十二根图腾柱分别投射出各文明的创世神话影像。张逸风负责的礼仪队中,中原的羽林军与粟特的圣火护卫并肩而立,铠甲上的纹样经过重新设计,狼首与龙纹首尾相接,形成连续的守护图腾。
然而,祭祀进行到一半时,圣火盆突然冒出黑色烟雾,烟雾中浮现出镜界的“绝对统一”标语。百姓中有人惊呼“胡神降灾”,中原士族与粟特商团瞬间形成对峙阵营。慕容卿璃举起和光圭,圭中的香火突然转为七彩,烟雾接触到光芒后,竟显化出各国的吉祥图案:中原的祥云、粟特的翼马、北疆的鹿群、大食的椰枣树。
“这是镜界的‘恐惧显形蛊’,”苏念辞及时传音,“用烟雾激化矛盾,但本质是虚无。”慕容卿璃点头,走向对峙的人群,手中的和光圭照亮每个人的面孔:“看你们的眼睛,里面映着的不是敌人,而是和自己一样渴望和平的人。”
一位中原老儒颤抖着指向粟特商人:“他、他穿的胡服……”粟特商人却解开外衣,露出里面的中原襦裙:“这是我妻子绣的,她是洛阳人。我们的孩子会说两种语言,能背诵《论语》,也知道粟特的商经。”
另一位北疆牧民推开挡在面前的中原士兵,从怀里掏出中原的《齐民要术》抄本:“这本书救了我们的羊群,现在我们部落也能种粟米了。”士兵则展示自己的箭囊,里面装着北疆的狼牙箭与中原的鸣镝。
慕容卿璃趁机宣布“文明交流使”计划:从各国选拔青年才俊,前往其他文明学习交流,如中原学子研习粟特星象学,粟特青年学习中原农耕术,北疆少年进修大食医学。首批交流使名单当场公布,包括钦天监监正的孙子与粟特星象师的女儿。
庆典尾声,情网之树降下新的金叶,这次的金叶不再是单一的文字,而是动态的文明交融画面:中原的蚕宝宝正在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