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雾起江南
人随守将投了敌,却在三个月前突然销声匿迹。”她指尖敲了敲舆图上的“平江府”,“苏爱卿可还记得,前太子妃的母家就在平江?”
苏念辞瞳孔微缩,手中茶盏险些打翻:“陛下是说……前太子遗孤尚在人间,而血煞盟想借‘明珠’之名搅动朝局?”他忽然想起方才在街角瞥见的戴斗笠书生,那人身形竟与三年前刺杀案中失踪的暗影盟细作“青蚨”极为相似。
五更天,雨势渐歇。慕容卿璃换上寻常士子的青衫,头戴方巾,与楚墨尘并肩走在苏州城的早市上。两旁摊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卖桂花糖粥的阿婆忽然拽住她衣袖,往她手中塞了个油纸包,压低声音道:“公子可是来寻‘水云楼’的?顺着河往西,见着红漆码头便往左。”
楚墨尘手按剑柄,目光扫过阿婆腕间的银镯子——那上面刻着的缠枝莲纹,正是前太子妃陪嫁之物。慕容卿璃不动声色地将碎银塞进阿婆掌心,转身时瞥见街角茶楼上有人掀起竹帘,露出半张敷着白粉的脸,耳垂上的珍珠坠子在晨光中晃出冷冽的光。
水云楼果然藏在运河支流的芦苇荡里。三艘乌篷船并排泊在红漆码头,船头挂着的气死风灯上,隐约可见“苏记米行”的字样。慕容卿璃跟着阿婆钻进最西边的船舱,舱内烛火昏暗,隐约可见十几个身着粗布衣裳的妇人在分拣锦缎,角落里几个孩童抱着布偶玩耍,其中一个女童抬头时,她赫然看见对方脖颈间晃动的玉锁——正是皇室宗亲才有的形制。
“您总算来了。”舱内传来咳嗽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妇由丫鬟搀扶着走出,她头上包着青帕,却难掩眼角的丹砂痣——那是前太子妃的陪嫁女官崔嬷嬷。慕容卿璃摘下头巾,露出额间金步摇,崔嬷嬷见状立刻伏地痛哭:“陛下可还记得,当年太子妃临产前,曾托老奴将小世子送出宫?”
楚墨尘闻言全身戒备,手按在腰间佩刀上。慕容卿璃却示意他稍安勿躁,扶起崔嬷嬷道:“朕听说太子妃难产而亡,世子……”她话音未落,里间的帷帐忽然被风吹起,一个身着月白锦袍的少年走了出来,腰间玉扳指在烛火下泛着温润的光——那形制竟与先帝生前佩戴的一模一样。
“姑母。”少年行礼时,袖口露出与慕容卿璃相似的凰纹刺青,“侄儿陆明轩,见过陛下。”
船舱内顿时一片死寂。慕容卿璃盯着那枚玉扳指,忽然想起先帝临终前紧握她的手,说“莫信玉扳指,莫信紫微星”的场景。她余光瞥见楚墨尘手握剑诀,随时准备出手,心中却掀起惊涛骇浪——若这少年真是前太子遗孤,那么当年太子妃之死、北疆守将叛变、血煞盟崛起,这一连串事件便都有了新的脉络。
“崔嬷嬷,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她按住少年肩头,触感瘦得硌人,不似养尊处优的贵胄子弟。老妇抹着泪道:“太子妃生产那日,产房突然起火,浓烟中来了个蒙面人,说要带世子去‘安全之地’。老奴拼了命才抢回小世子,却发现太子妃……”她忽然剧烈咳嗽起来,丫鬟连忙递上参汤,慕容卿璃却注意到那丫鬟倒茶时,小指上的翡翠戒指闪过一道红光。
“小心!”楚墨尘突然挥剑劈向老妇,青铜剑却被一道无形屏障弹开。少年惊呼一声,崔嬷嬷忽然撕去脸上的人皮面具,露出一张爬满蜈蚣状疤痕的脸——竟是暗影盟右使“千面修罗”!舱内妇人瞬间抽出藏在锦缎里的短刀,孩童们也纷纷掷出怀中的布偶,里面竟藏着淬毒的飞针!
慕容卿璃拉着少年滚向船舱角落,袖中银针连发,钉住几个扑来的杀手。楚墨尘的剑刃在舱板上划出火星,忽然听见慕容卿璃喊:“别杀那孩子!”他这才注意到那个戴玉锁的女童被杀手拎在半空,正哭得撕心裂肺。他旋身挥剑斩断杀手手腕,却见女童落地后突然抽出匕首,刺向慕容卿璃后心!
“陛下!”楚墨尘的惊呼声中,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