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5章 贺表
将消息传递给了汉王。

    “真是个吃里扒外的东西!”朱高煦刚从宫里回到王府就听闻周德海告状的消息,顿时怒不可遏,气得暴跳如雷。

    “夫人,你快给我想个办法吧。”回到王府卧室,朱高煦唉声叹气,像个无助的孩子般对着汉王妃苦苦央求。

    在他心中,自己的王妃聪慧过人,总能在关键时刻想出应对之策。

    韦雪清此时也有些生气,态度并不积极。

    她杏眼圆睁,小声嗔怪:“谁让你中午给我灌那么多酒?害得我昏了头这才不能及时制止你胡说八道?”

    “咱老夫老妻,请你喝酒天经地义!”朱高煦急得跳脚,“现在要紧的是如果父皇知道这事儿怎么办?真把咱关到诏狱去,那可就坏事儿了!”

    “周德海应该不至于敢明天早朝当面交给皇帝吧?再说了你父皇总共就三个宝贝儿子,还都是嫡子,怎么舍得把你关进诏狱?”汉王妃倒是显得颇为镇定,语气不紧不慢,“忙活一天都累死了,先休息。”

    说罢,她便自顾自地准备沐浴就寝,留下朱高煦在一旁呆若木鸡。

    紫禁城。

    朱棣满心愤懑与忧虑,完全没有汉王妃那般轻松惬意的心情。

    二儿子朱高煦那番大逆不道的话语如同一根刺深深扎进他的心里,让他痛苦不堪。

    想当秦王李世民第二?那岂不是把他这个父亲比作李渊第二,太子朱高炽比作李建成第二?这让朱棣心中涌起一阵寒意,也让他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对太子的打压策略。

    朱棣回想起永乐初年,那时的他确实觉得这个儿子与自己颇为相像,同样的英气逼人、同样骁勇善战,心中难免多了几分偏爱。

    可随着一次次亲征漠北,他逐渐看清了朱高煦的本质——不过是个有勇无谋的匹夫。

    反观长子朱高炽,虽不善骑射,却有着过人的智慧和宽厚的品德,是真正能够担当守成之君的人选,大明的江山交到他的手中朱棣才能放心。

    安贵妃在一旁战战兢兢,看着朱棣脸色一会儿阴沉如墨,一会儿又露出思索的神情,大气都不敢出。她怀里的小公主也感受到母亲的紧张与害怕,原本活泼好动的她此刻也安静下来,一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紧紧地盯着朱棣。

    不知过了多久,朱棣终于恢复平静,重新神色如常,轻轻叹了口气:“这个王睿写的奏疏,倒是给了朕启发,王忠!”

    朱棣看向王睿奏疏上“海晏河清方为礼仪之邦”这行溜须拍马的文字,心中有了主意。

    “奴才在。”王忠立刻恭敬地应道。

    “朕的小女儿就叫朱清仪。”

    解决了女儿的名字问题,朱棣又安慰了安贵妃母女几句,这才带着王忠前往御书房。

    此时的朱清仪,还在母亲怀中玩弄着自己的手指头,对父亲所说的一切浑然不知。

    到了御书房,朱棣在龙椅上坐下,半晌才开口:“老家伙,你跟了朕这么多年,又在宫里待了这么久,能不能跟朕说几句体己话?朕小时候还没就藩时,你就在宫中了吧?”

    “奴才洪武五年进入宫中,洪武三十五年开始服侍主子。”王忠恭敬地回答道。

    朱棣刚想骂他胡说八道,哪来的洪武三十五年,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突然想起,正是自己为了名正言顺地登基,才将《明太祖实录》里的时间改成了“洪武三十五年”。

    “你告诉朕,你更希望朕的哪个儿子当皇帝?”朱棣突然问道。

    王忠心中一惊,这问题如同一个烫手山芋,让他不敢轻易回答。

    如果直接说希望太子当皇帝,可能会被皇帝认为是太子党;如果说希望汉王当皇帝,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简介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目录 > 第15章 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