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城市孤岛的求援信号
。苏瑶则整理着那张模糊的地下草图,对照着脑海中关于城市地面建筑和重要设施的印象,试图找到最佳的信号发射点。
这个过程充满了困难。焊枪的电量不足,焊点经常不牢固;电线破损严重,需要反复剥离绝缘层;图纸模糊不清,很多区域已经坍塌或被封死。每一次失败都像是在他们紧绷的神经上又加了一道裂痕。他们必须保持绝对的安静,任何敲打、摩擦的声音都可能在地下深处被放大,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林宇的手因为长时间的精细操作而颤抖,左臂的伤口隐隐作痛,但他咬紧牙关,全神贯注。苏瑶则在一旁默默地递送工具,用眼神给予支持。她知道,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意志的考验。
“如果成功发出信号,我们要传递什么信息?”苏瑶问,“不能太长,也不能太具体,以免被截获后暴露太多信息。”
“我们需要一个简单的、只有宋警官或特定人员才能理解的暗号。”林宇一边焊接,一边思考,“比如,一个只有我们内部知晓的地点代码,或者一个特殊的数字序列。同时,要包含我们的位置信息——即便不精确,也至少能限定一个大致范围。”
他们商定了一个简短的暗号,结合了之前行动中约定好的几个关键词。位置信息则通过草图上的一个废弃区域编号来指代。整个信号将被编码成一系列简单的脉冲,通过他们临时拼凑的设备发送出去。
忙碌了几个小时后,一个粗糙的、像是艺术品和垃圾混合物的设备呈现在眼前。它由纠缠的铜线、焊接的电路板和一截弯曲的金属管组成,连接着苏瑶电量不足的手机。这就是他们用尽所有资源打造的求援“信鸽”。
他们选择了一个距离庇护所不远,且草图上显示曾是一个废弃泵站的位置。那里地势相对较高(在地下网络中),而且靠近一条废弃的通信管道。
夜最深的时候,林宇和苏瑶悄悄离开了庇护所,只留下了几个人轮流守夜。地下空间漆黑寂静,只有他们的脚步声和轻微的呼吸声。每经过一个拐角,每听到一丝微响,他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恐惧像潮水一样试图淹没他们,但求生的本能和对幸存者的责任让他们咬牙坚持。
到达废弃泵站后,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的铁锈和霉味。林宇迅速找到那条废弃的通信管道入口,它已经被厚厚的灰尘覆盖。他们小心翼翼地清除障碍,将拼凑的设备连接到管道内裸露的一段电缆上——这赌的是那段电缆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充当导波介质或延长天线。
林宇设定好设备,输入了编码好的求援信息。他深吸一口气,看了苏瑶一眼。苏瑶轻轻点头,眼中闪烁着紧张而坚定的光芒。
“准备好了吗?”林宇低声问。
“好了。”苏瑶回答。
林宇启动了设备。没有预期中的嗡鸣声或强光,只有一个微弱的指示灯亮起,表示设备正在工作。电流在简陋的线路上流淌,承载着他们全部的希望和求救信息,试图穿透厚重的岩层和城市的阴影,抵达未知的远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地下空间寂静得可怕,只有设备指示灯在闪烁,像是在嘲弄他们的渺小努力。林宇和苏瑶紧贴着墙壁,竖起耳朵,试图捕捉任何可能的反馈——无线电的杂音、设备发出的异响,甚至是远处传来的异常声音。
什么都没有。
只有死一样的沉寂。
汗水从林宇的额头滴落,顺着脸颊滑下。他感觉到一种巨大的无力感。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城市地下迷宫中,他们的微弱信号,就像扔进大海里的一粒沙子,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就在他们几乎要放弃,准备撤离时,苏瑶突然“嘘”了一声。
她侧着头,似乎在仔细聆听。
林宇立刻绷紧了身体,全神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