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44章 经略四方
    圣旨一下,内阁首辅魏藻德、次辅蒋德璟,连同户部尚书倪元璐、工部尚书冯铨等核心重臣,几乎是连夜在紫禁城内的签押房中紧急议事!

    灯火通明之下,这些往日里或许还会为派系利益、为个人私情而互相倾轧的阁臣部堂们,此刻却都暂时放下了成见,一个个面色凝重,绞尽脑汁地商议着如何才能完成皇帝陛下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陛下有旨,年底之前,四大粮仓必须充盈!”

    魏藻德声音沙哑,眼中布满血丝,“诸位大人,此事关乎国运,关乎陛下后续之大计,我等……唯有戮力同心,方能不负圣恩啊!”

    户部尚书倪元璐长叹一声,脸上写满了愁苦:“首辅大人所言极是。只是……这调粮、筹粮之事,谈何容易啊!据各地州府呈报,今年秋收,因早前战乱及部分地区天时不顺,许多地方收成远不及往年!百姓家中,亦无多少余粮!此时若再强行征调,恐……恐激起民变啊!”

    工部尚书冯铨也道:“粮仓营建,尚可日夜赶工。但漕运、陆路转运,亦需大量人力物力。且如今地方局势复杂,沿途关卡众多,若无强力调度,只怕……粮未到仓,便已损耗大半了!”

    众人议论纷纷,皆感此事棘手无比。

    最终,经过一夜的反复商议和激烈争论,内阁与户部终于联合制定出了一套初步的粮食调度方案:

    其一,京师与南京两大粮仓,因其地理位置优越,且周边地区相对富庶稳定,当列为首批填满之目标。待此二仓充盈之后,京师之粮,可向北支援大同;南京之粮,则可沿运河向北,支援济宁。

    其二,济宁粮仓所需之粮,主要由新近平定、且已委任牟文绶总揽军政的山东六府,分摊供给。此举既可解决济宁粮草,亦可借机考验牟文绶等山东将领的忠诚与能力。

    其三,最为困难的,便是地处塞外边陲的大同粮仓。除了京师的少量支援外,户部提议,可效仿旧例,重新开放与漠南蒙古诸部的互市,用大明的茶叶、丝绸、铁器等,换取蒙古的马匹、牛羊、以及……他们或许会有的部分余粮。

    这个“塞外互市”的提议,立刻得到了兵部尚书朱大典的积极响应。他出班奏道:“陛下,若要重开塞外互市,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恢复并增设我大明在边境地区的卫所城镇!以军护商,以商养军!想当年,我朝在九边地区,互市繁盛,卫所林立,建奴何敢轻易叩关?只可惜,后来因建奴势大,朝廷无力兼顾,才不得不将许多边境卫所裁撤内迁,致使边防空虚。如今陛下天威重振,正该重拾祖宗旧制,再固北疆!”

    工部尚书冯铨也适时补充道:“陛下,若要与塞外部族易货,我朝之瓷器、丝绸、茶叶,皆为其梦寐以求之物。以此换取其马匹、皮毛、乃至部分粮食,并非难事。大同缺粮之困,或可借此缓解。”

    ----------

    崇祯皇帝在东暖阁内,仔细听取了内阁和各部呈上的这份“皇家粮仓战略”部署方案,以及朱大典、冯铨等人的补充建议。

    他深知这四处战略粮仓的重要性:

    京师,乃国之根本,天子脚下。粮草充足,方能保京畿百万军民生计,稳固文武百官之心,确保政治中枢万无一失。

    南京,则为江南要地,漕运枢纽,更是文人士子汇聚之所。在此设立大仓,不仅可以掌控江南财赋,更能有效防范和震慑那些可能心怀不满的东林党余孽,确保东南半壁的稳定。

    大同,地处九边,是抵御北方流寇和漠南蒙古诸部的边防重镇。新设立的西北大营,以及未来可能对李自成展开的战略反攻,都极度依赖大同的物资补给。

    至于济宁……崇祯的目光在堪舆图上那处位于运河中枢的城市上,停留了许久。此地,地理位置太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启明1644简介 >启明1644目录 > 第244章 经略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