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17章 京营换貌
撬起,假山被探查,池塘也未能幸免。东厂听记们精准地指引着锦衣卫找到一处处隐秘的夹墙、地窖和暗格,里面藏匿的巨额财富让见多识广的锦衣卫都暗自咋舌。查抄出来的财物之多,远超预期,以至于李若链不得不紧急从北镇抚司调来更多的人手和车辆,才勉强将这些“国丈的家底”搬运完毕。

    当晚,锦衣卫北镇抚司灯火通明,如同白昼。抄没来的财物堆积如山,锦衣卫的官员和雇佣来的书吏们彻夜不眠,紧张地进行着清点、登记和造册工作。每一笔金银,每一件珍宝,都要记录在案,最终核算出总额,上报给皇帝。其中,金银现款和部分易于变现的珠宝,则直接清点入库,打上皇家封印,随时准备充入国库或内帑,为朝廷所用。

    国丈周奎府邸被锦衣卫和东厂联手抄没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第二天便传遍了整个京师朝堂,引发了剧烈的震动和前所未有的恐慌。连皇帝的岳丈都说抄就抄,而且是如此彻底、如此不留情面,那他们这些普通官员,岂不是更加砧板上的鱼肉?

    尤其是那些在“捐输”中表现吝啬的官员,更是人人自危。大学士魏藻德,这位只捐了三千两的“状元公”,据说连着几日都彻夜难眠,食不甘味,生怕哪天醒来,锦衣卫就踹开了自家大门。

    群臣们私下里议论纷纷,都在揣测皇帝的心思。几乎所有人都将这次抄家与之前的“捐银”联系了起来。“看来,捐得少的,捐得不情不愿的,都要小心了!”

    “陛下这是要用厂卫的刀,逼着大家放血啊!”

    一时间,朝中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也有一些自诩风骨的御史言官,不惧厂卫之威,上疏弹劾东厂、锦衣卫无法无天,侵扰大臣,败坏朝纲。然而,这些奏疏如同石沉大海,递上去之后便杳无音信,全部被崇祯留中不发。皇帝包庇厂卫、决心整肃到底的态度,已是昭然若揭。

    就在朝堂因抄没周奎而人心惶惶之际,京营的改革却在英国公张世泽的铁腕之下,强势推进,初见成效。

    原提督京营戎政吴襄被正式罢免了职务,一切粮饷供应也随之中断。新任提督英国公张世泽,手握皇帝的授权和新筹措到的银两,开始了雷厉风行的整肃。他亲自督导操练,严明军纪。

    很快,便有三名在操练中违抗军令、聚众赌博的老兵油子被当场拿下。张世泽毫不留情,下令当着全营将士的面,将此三人各重责八十军棍!行刑的士兵得了严令,棍棍到肉,三名营兵最终竟被活活鞭死在当场!其中一人,甚至还是京中某个侯爵家不成器的旁系子弟!

    此举犹如平地惊雷,彻底震慑了整个京营!连世家子弟都说杀就杀,何况他们这些普通丘八?一时间,京营上下,军纪顿时肃然,操练之时再无人敢嬉笑喧哗、阳奉阴违。

    同时,张世泽利用皇帝拨付的银两,一方面足额发放了拖欠的军饷,另一方面,则开始大力清查“吃空饷”的问题。凡是虚报名额、只拿钱粮不当差的,一律剔除。空出来的名额,则立刻用新招募的、身强力壮的京畿良家子弟补齐。原本如同漏勺般虚弱不堪的京营,在金钱的激励和严刑的威慑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新恢复着一丝属于军队的模样。虽然离精锐尚远,但至少,不再是一盘散沙。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启明1644简介 >启明1644目录 > 第17章 京营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