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盐策为饵,暗投东宫
偏厅的烛火摇曳。
沈薇薇端坐镜前,指腹摩挲着那道精心制造的裂痕。
血玉温润,裂痕刺目。
门外隐约的喧嚣,是计划成功的奏鸣曲。
“天煞孤星”的烙印,今日算是彻底焊死在她身上了。
宁远侯府,此刻怕是已经乱成一锅粥。
萧宏的怒火,她能想象。
但光是退婚,不够。
沈安还在西山水牢,多待一日,便多一分危险。
必须引入更强的力量,破开萧宏的铜墙铁壁。
她需要一个足够分量的盟友。
一个能让萧宏忌惮,甚至不得不低头的存在。
目光落在妆台上那枚普通的银簪上。
簪尾微不可察地刻着一个“九”字。
墨九霄…九皇子。
他的人情,不能轻易动用。
那是最后的底牌。
眼下,还有另一条路。
一条通往权力中心的捷径。
东宫,太子。
那位储君,与宁远侯萧宏素来不睦。
敌人的敌人,便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但如何引起太子的注意?
如何让他相信一个声名狼藉的“煞星”?
她需要一份足够份量的投名状。
一份能让东宫无法拒绝的利益。
沈薇薇起身,走到书案前。
铺开宣纸,研墨。
笔尖蘸饱墨汁,悬腕,落笔。
写的却不是诗词歌赋,而是条理清晰的策论。
标题:《论两淮盐政积弊与开源之策》
盐,国之命脉。
税收重地,亦是蛀虫丛生之地。
萧宏的财富,相当一部分便与私盐脱不开干系。
她前世虽困于后宅,却也并非对朝政一无所知。
父亲沈毅之偶尔的感慨,幕僚间的低语,加上她刻意收集的信息,足以让她勾勒出盐政的大致轮廓。
再加上一点点超越时代的认知…
足够了。
这份盐策,不必惊世骇俗,只需切中时弊,提出一两个切实可行,又能立刻见到成效的建议。
比如,改革盐引的发放方式,打击地方豪强垄断。
比如,设立专门的巡盐御史,加强监管。
比如,尝试小范围开放部分盐井,引入竞争。
这些,都足以让为国库空虚而头疼的太子,眼前一亮。
更重要的是,这把火,能精准地烧到某些人的痛处。
萧宏,便是其中之一。
……
夜色渐深。
静思苑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刘伯脚步匆匆地从外面进来,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小姐,成了!”
“寿宴上的事,已经传遍了!”
“宁远侯府那边,侯爷当场就气得摔了东西,侯夫人更是直接晕了过去!”
“宫里也得了消息,据说皇后娘娘都惊动了,派人去安国公府询问情况。”
“现在外面都在说,沈家大小姐命格太硬,御赐的凤钗都镇不住,宁远侯府这婚事,怕是彻底黄了!”
沈薇薇放下笔,将写好的策论仔细折好,放入一个素面信封。
“很好。”
她的声音平静无波。
“李夫人那边,如何了?”
刘伯眼中闪过一丝快意:“老奴已经按您的吩咐,派人‘不经意’地提醒了安国公府的老太君,李夫人今日是故意挑衅,冲撞了小姐。”
“老太君本就与夫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