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脸上带着风吹日晒的痕迹,眉眼深邃,却总显得有些疲惫和疏离。他每次来,都坐在最角落的位置,点一碗最便宜的素面,吃得很快,几乎不发出声音。
有一天中午,客人散得差不多了,苏沐筱正费力地搬动一大筐刚送来的蔬菜。筐子很沉,她咬着牙,手臂微微发抖。一只骨节分明、带着厚茧的大手忽然伸了过来,稳稳地接过了筐子的另一边。苏沐筱惊讶地抬头,正对上那个沉默男人平静的目光。他没说话,只是示意她松手,然后轻松地将沉重的菜筐搬到了指定的位置。放好菜筐,他依旧一言不发,只是对她微微点了下头,便转身离开了,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后来,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好几次。有时是她搬不动沉重的面粉袋,有时是门口的泔水桶满了需要抬出去,有时是下雨天门口的雨水倒灌需要清理……他总是适时地出现,沉默地搭把手,然后又沉默地消失。苏沐筱试着向他道谢,他也只是摆摆手,依旧没什么表情,眼神深处却似乎有什么东西在缓慢地融化。
苏沐筱私下里问过李婶。李婶一边擦着桌子,一边叹了口气:你说老陈啊也是个苦命人。早些年老婆孩子一场意外都没了,就剩他一个。在工地上干活,人实在,就是话少,跟闷葫芦似的。估计是看你一个小姑娘不容易吧。
苏沐筱看着那个沉默地坐在角落吃面的高大背影,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暖流。原来这世上,不是所有的帮忙,都带着索取的意味。她开始在他每次来店里吃面时,特意给他碗里多加一勺店里秘制的、香气扑鼻的臊子。李婶看在眼里,也只是笑笑,并不点破。
日子就在这氤氲的面汤香气、揉面的力道、碗碟的碰撞和无声的互助中,像后厨灶台上那锅永远翻滚着的老汤,缓慢而扎实地熬煮着。苏沐筱脸上的愁苦渐渐被一种专注的平静取代,手臂的肌肉变得紧实,擀面的动作也愈发流畅有力。她开始留意李婶熬汤的配料,观察李叔揉面的手法,默默记下每一种面受欢迎的程度。一个想法,如同汤锅里升腾的热气,在她心底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她要有一家自己的面馆。一家小小的,但完完全全属于她自己的地方。一个不再是阳台,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家。
这个念头像一颗种子,在汗水浇灌的土壤里,悄然萌发。
储藏室里那盏昏黄的节能灯下,苏沐筱摊开了一个破旧的硬皮笔记本。纸页已经有些发黄卷边。她握着一支廉价的圆珠笔,指尖因为长期揉面擀面而显得粗糙,但落笔却异常沉稳。一行行数字在纸上罗列开来,旁边是她密密麻麻、条理清晰的备注。
启动资金:约1.8万。她在这一行下面重重地划了两道横线。她在老李头面馆的工资,加上这几个月省吃俭用存下的钱,满打满算也只有八千多块。还差整整一万。这个数字像一座小山,压在她的心头。
店面选址:后街尾巷口(人流量尚可,租金较低,月租1500押一付三)——目标:谈至押一付二或更低。她在这条后面打了个问号。
设备预算:二手商用压面机(约2500)…二手冰柜(约1800)…灶具锅碗瓢盆(尽量淘二手,预算1000)…桌椅(简易二手,预算800)…每一项后面都跟着一个拮据到近乎苛刻的数字。
首批原料采购:面粉、肉、骨头、调料…(精打细算,预算1000)…
备用金:至少2000(应对突发情况)…
算来算去,缺口始终刺眼地横在那里。苏沐筱放下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灯光下,她的脸显得格外清瘦,眼底有淡淡的青影,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里面燃烧着一种近乎执拗的光。
她需要钱,一笔能撬动梦想的启动资金。她想到了那个被她遗忘在行李箱角落的旧存钱罐——一个廉价的、印着褪色卡通图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