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土寨攻防
土寨攻防
滚石檑木都没法阻止汉军,龙奔此刻已经有些黔驴技穷了。
可形势逼人,汉军如今气势汹汹的扑了上来,这时候再想要投降,那自己这一方可就成了案板上的鱼肉了。
眼看着汉军已经冲到了寨墙下,使用木墩开始撞击寨门,同时利用简易梯子开始攀登寨墙,龙奔的额头不断渗出冷汗,赶忙下令让躲在后面避让弓弩的披甲青壮登墙抵抗。
可这些青壮但凡在寨墙上一冒头,立刻就会被弓弩点名。
区区披甲,在弓弩的杀伤力下根本就宛如纸糊,一个个非死即伤,以至于后来龙奔再怎么催促,也没有人敢再冒头了。
到了这个地步,其实这些青壮还敢不敢上寨墙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寨子的大门在毫无遮掩的情况下被木桩连续多次重击,开始变得残破起来,就是傻子也知道支撑不了多久了。
不过更快的还是攀爬的甲士,虽然身披铁甲,但寨墙上的抵抗实在太过虚弱,就连滚石、檑木,热油,甚至是箭矢都没有。
到了墙头,也不见推杆和长矛,竟然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让
土寨攻防
唯有水田,才是种植水稻的最好田地。
与水田比起来,水浇地就差了许多,需要通过人工灌溉系统,如水泵、水渠、喷灌、滴灌等设施,将水从水源输送到田间进行灌溉。
灌溉的频率和水量根据作物的需求以及气候、土壤等条件进行调整,不一定需要长期保持土壤湿润。
水田和水浇地都可以耕作水稻,但前者比较稳定,产量也高,而后者则有一定风险,哪怕是小规模的干旱,降低了河流的水位,也会影响到水浇地的收成。
故此,水田的价值要高于水浇地,一般水浇地不会种植水稻,而是会选择小麦、粟米等粮食进行种植。
一般而言,在同等肥沃程度下,水田的产量是最高的,西南地区的水田水稻种植,已经出现了一年两熟制。
在东汉,水利条件较好的地区,灌溉成本比较低,五亩水田的价值,差不多相当于八到十二亩水浇地。
这个差值主要是看灌溉成本,就好比眼下这种群山峻岭之中,灌溉系统不但成本昂贵,而且修缮也十分麻烦,水田的价值甚至能是水浇地的三倍以上,最夸张地区甚至能达到十倍。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灌溉的成本和水利条件。
如果水利条件优越,灌溉成本就会很低,同时,得到充足水源的水浇地,粮食产量甚至不逊色于水田,价格自然就很靠近了。
与之相反,水利条件越差,灌溉成本越高,水田和水浇地之间的价差就越大。
至于旱地,那就更便宜了,一般五年左右的产出就能买上一亩,也就比荒地贵上一些。
听到龙家只有一万六千亩水田,加上水浇地都不过四万,陆逊先前的好心情还是受到了一些打击。此处地处险要,而且距离律高县也不远,又有温水连通,这里的产出可以有效的补充前线,运输成本极低。
可以说这里产出一石粮食,抵得上后方交州运送两到三石粮食。
以现在的粮食产量来大致估算的话,这六万七千多亩田地,一年可以产出大约十一万石左右的粮食。
按照东汉人的消耗,成年男子每年需要20石粮食,成年女子则略少,但也需要15石粮食。至于老人和孩童,大约是10石。
但这是最好的情况,绝大部分地区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
别的不说,冬季以及农闲时的消耗就绝对达不到这个数字,很可能只有一半左右,再加上一些野菜之类的食物就对付过去了。
真正可能达到这个数字的,也就只有农忙时了。毕竟农忙是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