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申家遗患
破。”
“不错。”
刘封很给面子的继续点头道:“那又该如何斩断此中之联系呢?”
“田地!”
徐庶斩钉截铁的吐出两个字,随后详细道:“唯有田地,既能安抚青壮之心,又能斩断与申家之情。”
“只要主公下令,将上庸郡内充公于申家之田发放于申家部曲,申家部曲领了田地,心就安定了,而他们领的是老东家的田地,恩情自然也就断了。”
徐庶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的看着刘封的神色,虽然刚才刘封的鼓励让他胆气大增,可说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却属实七上八下。
盖因为他这计策实在是太“毒”了。
对于东汉士族豪强们来说,徐庶这计策简直是倒反天罡。
没收的申家田地显然是要充公的,充入了公府之中后,有三种处理方法,一种是收归国有,成为真正的公田,这种田地是由国家拆分给周围有意愿的自耕农进行耕种。
好处是平时能够得到一些赋税收入,还能养着土地,一旦遭遇突发事情,则可以将公田集中起来,租赁给灾民过荒。
第二种则是直接抛荒,或是当成苑囿以及山林川泽,用途是和第一种相似的。
东汉初年,国家有着大量的公田,为数不下两千万亩,起到了极好的缓冲作用。但在邓太后执政时期,一连串灾难级的天灾使得这些公田几乎消耗殆尽。
最难的问题在于,公田好放不好收,一旦租赁出去,尤其是租赁给灾民后,就极难收回固有了,其中有灾民的因素,也有士族豪强的关系。
至于第三种,则是出售给百姓,以换取财货,这种无疑是士族豪强们最为喜欢的方式了。
对于士族豪强们来说,东汉继承自西汉,又被严重削弱过了的公田制度已经是接受的下限了,他们最支持的自然是第三种方式。
之前说过,门阀最重要的一点是独立经营,宛如一个个完整的小国家,从经济到军事都能自成一体,自给自足。
其中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以门阀之民养门阀之军,以门阀之军控门阀之民,这是最基础的一步,做不到这一点,哪怕再有钱,再有名,也算不上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