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除了这些零碎的记录,旁边还用不同颜色的笔写满了我的批注、感想,甚至是一些即兴写下的、不成章的诗句碎片。这不是日记,更像是一个编辑对作者灵魂的持续观察笔记,混杂着难以言说的私人情感。它记录的不是星野的辉煌,而是小李的笨拙、局促、闪光和那些被出版社方案刻意忽略或扭曲的人的瞬间。
小李一页页翻看着,手指微微颤抖。他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眼眶迅速泛红。那些被刻意压抑、被星野身份所掩盖的鲜活细节,如同潮水般涌回眼前。他看到了自己笨拙的存在,在我眼中是如何被珍视、被记录。
林溪……他抬起头,声音哽咽,镜片后水光潋滟,这些……都是我吗
他像个迷路的孩子,终于看到了回家的路标。
当然是你。我轻声说,心脏柔软得一塌糊涂,最真实的那个你。出版社要造神,但我只想记住这个人。我指了指那些拼贴的碎片,这些,比任何‘星野’的诗稿都珍贵。它们证明过,我们真实地活过,相遇过。
我想起他递给我诗集时那句未尽的结局,心中涌起一股冲动,结局不该由别人写。我们自己来写。
我拿过文件夹,翻到最后一页空白处,拿起笔,郑重地写下:
从书里相遇的人,注定共写余生。——
林溪
&
李星野
我写下的是李星野,而非星野。这是他的名字,也是他身份的融合与和解。
他看着我写下这行字,泪水终于无声地滑落。他用力地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笔,没有犹豫,在我的签名后面,用力地、一笔一划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李星野。两个名字并排而立,像一个小小的契约。然后,他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从随身的帆布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叠厚厚的、用回形针别好的稿纸。
这个……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释然,给你。不是任务……是我想写的。
那是他最近在高压和窒息中,偷偷写下的诗稿。不再是《星坠》那种孤绝的冰冷,字里行间充满了挣扎、渴望、对温暖的笨拙触碰,以及对星轨之间这个新生空间的期冀。真实得令人心碎。
13
星轨之变
开幕夜终于来临。星轨之间灯火璀璨,巨大的玻璃穹顶将城市的夜空切割成一幅流动的星图。媒体长枪短炮,嘉宾云集,粉丝们举着《星坠的弦外音》翘首以盼。杨姐容光焕发,指挥若定。我和小李(或者说,李星野)作为情侣兼合作伙伴,站在人群中央,准备为这个新生的文学空间剪彩。他穿着出版社为他准备的、略显刻板的定制西装,脸上带着训练过的、符合星野人设的淡然微笑,但紧握我的手心,依旧冰凉汗湿。我能感受到他身体的僵硬。
流程按部就班。杨姐慷慨陈词,介绍星轨之间作为星野精神家园的定位。闪光灯聚焦在中央展柜——那本深蓝色诗集《星坠的弦外音》安静地躺在星轨环绕之中,在灯光下流转着神秘的光泽。然而,当礼仪小姐捧上那本象征着新生的诗集准备放入展柜时,小李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动作。
他轻轻挣脱我的手,在杨姐惊愕的目光和全场聚焦的镜头下,走到展柜前。他没有看那本闪耀的《星坠》,而是从西装内袋里,郑重地拿出了昨晚我给他的那个厚厚的牛皮纸文件夹——那本贴满生活碎片、写着我们共同签名的真实记录。然后,他又拿出了那叠他偷偷写下的、充满温度的新诗稿。
在无数道不解、疑惑的目光中,他小心翼翼地将文件夹打开,将那份写满生活印记的真实记录放在了深蓝色诗集《星坠的弦外音》的旁边。接着,他将那叠新诗稿,轻轻地压在了文件夹之上。三份东西并排放在展柜中央:象征过去的辉煌与冰冷的《星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