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家。林卫东轻声说,紧紧握住了她的手。
然而,他们的家已经不复存在。为了支付医疗费,筒子楼的房子早已退租,家具物品也都变卖了。林卫东带着沈梅暂时住进了城郊一间简陋的农舍,那是他一个远房表亲闲置的老屋,虽然破旧,但总算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委屈你了。林卫东愧疚地说。
沈梅摇摇头,环顾四周,反而笑了:挺好的,清静。而且……她握住林卫东的手,有你在的地方,就是家。
这句话让林卫东的眼眶又红了。他发誓要尽快让生活回到正轨,给沈梅一个真正的家。
第二天一早,林卫东就出门找工作。令他惊喜的是,当他路过当初摆摊的地方时,几个老顾客竟然认出了他。
哎哟!这不是林老板吗好久不见啊!
你那些时髦货啥时候再有啊我闺女一直念叨呢!
你媳妇病好了吗我们还怪想你们的!
这些朴实的问候让林卫东心头一暖。他突然意识到,他们的口碑和人脉还在。也许,可以从头再来
当天晚上,他和沈梅商量着重操旧业。沈梅虽然身体还很虚弱,但精神很好,甚至主动提出可以帮忙看摊。
不行,你得好好休息。林卫东坚决地说,我来干,你在家养着。
那我帮你理货、记账。沈梅也不退让,医生说了,适当活动对身体好。
看着妻子眼中的倔强,林卫东妥协了。但他严格限制沈梅的工作时间,每天最多两小时,而且只能做些轻活。
启动资金是个大问题。他们现在一贫如洗,还欠着一屁股债。就在林卫东发愁时,一个意外的惊喜降临了——当初他急用钱时低价转让的那批国库券,竟然有人主动找上门来,愿意以高于面值30%的价格收购!
原来,随着时间推移,国库券的市场价值已经开始攀升。林卫东这才想起,自己当初还留了几张压箱底的国库券没舍得卖,一直缝在旧衣服的内衬里!
靠着这意外之财和几个老顾客的预付定金,林卫东的小摊又支起来了。这一次,他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而是瞄准了更高端的市场——录音机、电子表、尼龙布料……这些在80年代中期开始紧俏的商品。
他的生意很快有了起色。更令人惊喜的是,当初那些借给他们钱的亲戚朋友,看到夫妻俩的艰难处境,非但没有催债,反而主动提出可以延期还款,有的甚至又借给他们一些钱扩大经营。
你们两口子不容易,慢慢来。这是林卫东最常听到的话。
一年后,他们的生活终于重回正轨。林卫东在县城租了个小门面,开起了全县第一家私营电器行,主营录音机、电视机等高档货。沈梅的身体也日益康复,头发重新长出来,乌黑发亮,比生病前还要精神。
他们搬进了新租的房子,虽然不大,但明亮干净。林卫东兑现了承诺,给沈梅买了电视机,还添置了一台双缸洗衣机,让她不用再手洗衣服。
每天晚上,夫妻俩都会一起看电视,或者听沈梅最喜欢的邓丽君磁带。有时候,沈梅会突然停下来,看着林卫东的侧脸,轻声说:卫东,谢谢你。
林卫东知道她在谢什么。他总会握住她的手,认真地说:不,梅子,是我要谢谢你。谢谢你给我机会弥补,谢谢你活下来,谢谢你还在我身边。
1987年春天,沈梅去医院做最后一次复查。医生笑着宣布:各项指标完全正常,你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走出医院,春风拂面,路边的野花绽放。林卫东突然拉着沈梅的手,跑到一片开满油菜花的田野边。
梅子,他深吸一口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绒盒,单膝跪地,上辈子我欠你一个像样的婚礼。这辈子,我想补上。你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