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这场惊心动魄的打斗,揭开了海事诉讼背后的阴谋。原来,杨明远为了打压海商,垄断海上贸易,与藩王勾结,设下圈套陷害马应鸣。他们伪造了马应鸣与藩王交易违禁珊瑚的证据,企图借此机会将马应鸣置于死地,同时打击支持海商的势力。
宝船归帆的日子终于到来。当巨大的宝船缓缓驶入太仓港时,码头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船上满载着从西洋各国带回的奇珍异宝,更重要的是,还有堆积如山的讼案档案。这些档案记录着七下西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纠纷和案件,是一笔宝贵的制度遗产。
郑和虽然病逝在古里,但他的精神却激励着众人。王景弘率领船队归国复命,将这些讼案档案呈献给宣德帝朱瞻基。朱瞻基深知海事诉讼的重要性,他决定在太仓港终审积压讼案,以彰显司法公正。
费信和巩珍在宝船上就开始整理这些讼案档案,他们根据实际情况,撰写了世界首部《跨国贸易诉讼法》——《海权例律》
海域主权条款:凡大胤王朝所辖十二海疆,东至归墟暗礁,西抵黑沙海渊,其岛礁、海域及底床资源皆属皇室,任何外邦船只未经关防勘验不得擅入。
商船通行细则:出海商船须持户部钤印的通海牒,船身刻注船主籍贯、载重量,单桅船限载百石,三桅以上巨舶需编入官办船队,缴纳货值十五分之一的护海税。
海战处置条例:遇海盗劫掠,商船可鸣炮三响示警,水师接报后须于三个时辰内出港驰援;捕获海盗船只需将船首像呈送兵部验明,首级悬于望海楼示众七日。
沉船打捞禁令:凡海底沉船逾三十年,无论官船私舶,须由钦天监择吉日后,方准工部水鬼营打捞,私取沉船财物者,按盗皇陵律例论处。。这部律法融合了明代的法律制度和西洋各国的贸易规则,对跨国贸易中的纠纷处理、证据认定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终审讼案的过程中,海事都察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运作模式预示着近代海事法庭的雏形,是司法制度的一次重大创新。航海技术的发展也为司法证据带来了革新,宝船
讼案档案舱
的设计,使得证据能够得到妥善的保存,为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随着《海权例律》的颁布,郭琰作为太仓市舶使,命人将律法刻碑立于太仓港。建筑师阮安精心设计了海事碑亭,以彰显律法的威严。袁忠彻站在碑亭前,望着远处的大海,神色凝重。他喃喃自语道:海权兴,则国家兴;海权衰,则国家衰。这《海权例律》,关乎着大明的未来啊。
柳长青拒绝了担任市舶使的任命,选择归隐海疆。他深知,虽然此次打击了杨明远等豪门贵族的阴谋,但海商的处境依然艰难。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大明的海疆和海商的利益。
在宝船归帆的热闹背后,是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和一次次重要的制度创新。郑和精神与司法公正的象征,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