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管理这么大的摊子,压力确实很大。但是看到越来越多的农民因此致富,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这年秋天,省里的领导来视察我们的产业联盟。
小方同志,你们这个模式很有创新性。既发挥了集体的优势,又调动了个人的积极性。省领导表扬道。
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谦虚地回答。
你有没有想过把这个模式推广到全省
全省推广我心头一震。
这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也意味着更大的机遇。
如果组织需要,我愿意试试。
1980年春天,我被调到省农业厅工作,专门负责推广农村合作社模式。
临走的时候,全村人都来送我。
秀兰,你这一走,我们可怎么办啊村民们依依不舍。
大家放心,我走了还有建国。而且我会经常回来的。
建国已经二十岁了,完全可以独当一面。这些年跟着我学习,他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姐,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
爹娘虽然舍不得,但是他们明白这是我的事业。
秀兰,去吧。我们为你骄傲。娘含着眼泪说。
第九章
在省农业厅工作的日子,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让更多农民受益。
我跑遍了全省的每一个地区,了解各地的农业发展情况。
有些地方条件好,很容易推广我们的模式。但是有些贫困地区,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更别说发展产业了。
厅长,我想申请到最困难的地方去。我主动请缨。
小方,你确定那些地方条件很艰苦的。
越是困难的地方,越需要我们去帮助。
于是,我被派到了省里最贫困的山区县。
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大部分村民还住在茅草房里。
但是我没有被困难吓倒。
我住在村民家里,和他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
白天我跟着村民上山干活,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晚上我就在煤油灯下写工作日记,思考脱贫的办法。
经过两个月的调研,我发现这里虽然穷,但是有两个优势:一是山高林密,适合发展林下经济;二是气候独特,很适合种植中药材。
乡亲们,我们可以试试种植天麻和灵芝。我在村民大会上提议。
天麻那是什么村民们一脸茫然。
天麻是名贵中药材,市场价格很高。而且它就喜欢长在这种阴湿的山林里。
我从省城请来了中药材专家,给村民们现场培训。
起初,大家都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一年后,第一批天麻收获了。
一亩地产值竟然达到了三千多块钱!
这在当时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秀兰同志,你真是我们的救星啊!村支书激动得热泪盈眶。
消息传开后,周边几十个村庄都来学习种植技术。
我趁热打铁,建立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服务。
三年时间,整个山区县的面貌焕然一新。
农民人均收入从不到一百块增长到八百多块,翻了好几倍。
省里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还专门拍了纪录片在全国推广。
但是我心里最高兴的,还是收到家里的来信。
娘在信里说:秀兰,村里人都说你出息了,在省里当大官了。可娘想说的是,不管你走多远,都不要忘了家里的爹娘。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是啊,不管走多远,我都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