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莫斯科保卫战
近地域实行戒严。当局命令居民在街道筑起防御工事,连克里姆林宫附近都不例外,并且组建了新的民兵师,使全城做好巷战准备。苏联政府向东撤退到古比雪夫(现在的萨马拉),但斯大林仍留在莫斯科。
为了提振国民及军队士气,斯大林命令11月7日在红场照常举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阅兵式。队伍在克里姆林宫前检阅,然后直接开赴前线。苏军以预备队和补充兵员加强了西方面军。11月10日,布良斯克方面军撤销。各方面军受领命令扼守所属地区,阻止德军从西北和西南方向迂回靠近莫斯科。
收拾细软赶快跑
苏联官方拍摄的二战影视作品中,在德军逼近莫斯科之际,全城百姓同仇敌忾,无数志愿者加入战斗,自发起来保卫家园。但事实上,在莫斯科保卫战初期,很多官员和百姓还是选择了弃城逃跑。
1941年10月16日,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了《关于疏散苏联首都居民》的决议。很多人将其理解为,莫斯科城不久将被拱手送给德国人。城内很快乱成一团,地铁关闭,有轨电车停运。一些苏共官员首先逃离出城,据记载:“第一天便有779名领导干部逃出首都,随身携带有价值2500万卢布的金钱和贵重物品,他们还动用了100辆轿车和货车运送家属。”看到领导们都逃了,普通市民们也收拾细软,想办法出城。接连三天,出城的公路上人满为患。但到了10月20日,莫斯科城进入被围状态之后,人员大量外逃现象便不复存在。
11月15~18日,德军经过调整和补充后,向莫斯科重新发起进攻。德军在加里宁沿克林、罗加切沃方向和图拉方向分别实施主要突击,企图从北面和南面迂回至莫斯科。11月底至12月初,德军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前出到莫斯科运河。12月4日加里宁失守。12月5日莫斯科以南165公里的小镇图拉被局部包围,但德军遇到了苏军的顽强抵抗,莫斯科附近的战斗变得异常激烈。苏军派了无数新兵和志愿者,甚至把一个妇女营投入到了德军的机枪与炮火中。
发动大规模反击
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苏军的一个战斗小组表现得尤为英勇,他们守卫在距离莫斯科200公里的一个公路路口,在与德军鏖战4个小时之后,击毁德军18辆坦克,击毙德军数十人,自己也只剩28人,指导员克罗奇科夫为激励战士,说出了“俄国虽大,但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的话,最后28名勇士弹尽粮绝,全部牺牲,克罗奇科夫抱着一捆手榴弹扑向德军,炸毁了一辆德军坦克。苏军经过11月底至12月初的顽强防御和多次反突击,德军突击莫斯科的企图破产。苏军虽然经常处在危急状态,但终于坚持下来并消耗了德军。仅11月16日至12月5日,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就死伤15.5万余人,损失坦克约800辆、火炮300门、飞机近1500架。
这时,苏军转入反攻并粉碎莫斯科城下德军的条件已经具备。斯大林任命华西列夫斯基中将代理总参谋长,并命令他立即拟定反攻作战计划。苏军反攻的指导思想是:同时粉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从北面、南面威胁莫斯科的最危险的突击集团。反攻的基本任务赋予了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分别在其北面和南面实施突击。
1941年12月5日,朱可夫带领苏军发动大规模反击,最主要的攻势集中向德军中央集团军群。12月6日,苏军攻势在莫斯科地区全面展开。此时德军进攻能力已经衰竭。在秋季,朱可夫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调回了一些装备精良的部队到莫斯科,一直留待反击之用。这次,斯大林相信了苏联间谍佐尔格的情报:日本不会攻击苏联远东地区。此时德军已经非常接近莫斯科中心,朱可夫投入大量援军以对抗德军的攻势。苏军部队已经为冬季战事做好了准备,包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