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瞬间,他最后一次回望人群。那目光复杂至极——有深深的失望,有洞悉世情的悲悯,更有一丝果然如此的了然。那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落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又似乎飘向了更遥远的远方。他就这样,在无数道含义复杂的目光注视下,被推搡着,带离了这片喧嚣的战场。
第四幕:余波与微光
网络风暴与反思
屈原在主席台上那番石破天惊的演讲视频,被无数手机镜头捕捉,如同燎原之火,瞬间点燃了整个互联网。
热搜榜瞬间被屠版:
真正的屈原回来了!
端午节的灵魂拷问!
汨罗新村神秘老人震撼发声!
我们过的到底是什么节
舆论的海洋汹涌澎湃:
支持者:
骂得好!振聋发聩!这才是端午节该有的反思!泪目了!一个‘古人’穿越千年来打脸现代人的浮躁!他唤醒了我对传统节日的敬畏!支持屈大夫!
反对者:**
哗众取宠!破坏节日气氛!精神病就该关起来!放出来咬人哪来的演员剧本写得不错啊!商业活动怎么了没商业你过什么节
理性探讨:媒体开辟专栏:屈原的诘问: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核何在
学者撰文:商业化是传统文化的掘墓人还是催化剂
社交平台发起投票:你心中的端午节,最重要的是什么
无数普通人分享自己关于节日的记忆与思考。一场关于文化传承、节日意义、现代性与精神价值的全民大讨论,被这位不速之客彻底引爆。
社区的转变
在郝大姐、陈星以及几位被屈原言辞深深触动的社区长者的多方奔走和据理力争下,屈原最终以扰乱公共秩序情节显著轻微,且事出有因为由,接受了批评教育后被释放。
回到熟悉的社区,一种微妙而真实的变化在悄然发生。景观河边,多了几位自发清理垃圾的身影,其中就有曾经被屈原斥责乱丢垃圾的年轻人。
李阿姨和她的广场舞姐妹们,在排练间隙,也会低声议论:那老头儿……话是难听了点,可细想想,咱过节是不是真就光顾着吃喝玩乐了老祖宗的东西,好像……是丢了不少。
老王默默撤下了那块正宗屈氏秘方的广告牌,开始在店里显眼位置摆上按古法包制的、馅料简单的白米粽和赤豆粽,旁边还贴了张小纸条:传统本味,尝尝初心。
真正的仪式
在端午节的正日子,没有锣鼓喧天,没有彩旗招展,没有赞助商的巨幅广告。清晨,陈星、郝大姐、老王、李阿姨,还有十几位在喧嚣过后选择静心思考的居民,自发地来到了已经清理干净的景观河边。河水依然不够清澈,但至少,岸边没有了刺眼的垃圾。
陈星展开一卷打印的《橘颂》,清朗的少年音在宁静的晨光中响起: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粽子——不是豪华礼盒,而是用新鲜箬叶、棉线捆扎的素白米粽和豆沙粽,外面包裹着可降解的环保材料。他们走到水边,郑重地、轻轻地,将粽子投入河中。没有宏大的仪式感,只有一份简单的、静默的追思和敬意。
随后,他们默契地沿着河岸,弯下腰,仔细地捡拾起昨夜风吹来的零星纸屑和塑料片。动作安静而专注。
在不远处一棵柳树的阴影下,屈原静静地伫立着。他穿着郝大姐为他买的深色棉麻改良衣衫,目光穿透人群,落在那些弯腰捡拾的身影上,落在河面微微荡漾的涟漪上,落在陈星手中那卷承载着古老精神的诗篇上。
他饱经沧桑的脸上,第一次褪去了悲愤与孤傲,浮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有看到微小火种被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