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12章
太元峰弟子的住所依照辈分大小排序,二十余名外门弟子住在山阵之外,每月有三次机会入峰听讲学。
峰主郁广成约莫两年前便在峰顶搭了茅屋,将住了上百年的太元宫赐给大徒弟吴寒。
三徒弟赵离住在山腰,是一座青砖青瓦的宅子。
二徒弟景流轩的居所介于赵离与吴寒的所在之间,二进宅院颇为宽敞,但性子古怪的他却时常跑去林间树梢与山鸟同栖。
余安作为小师弟,理所当然被安排到了峰脚的位置,是个荒疏的院落,在院里花草的映衬下竟有几分质朴的味道。
清理杂草,打扫院子,将屋内的桌椅板凳抹了个锃亮,忙活了整整一下午,余安这才在井中掬了捧水洗去脸上汗液,他喃喃道:
这么好的宅子,竟就任凭它空着,水苏还住在家中那几十年的老宅里,好些地方都开裂了,待锋儿日后大了,便用茶园那二亩地建个大宅院。
如此念着,余安手在腰侧擦了擦,确认再无水渍后小心翼翼伸入怀中,夹出一张八寸见方的纸。
上面画着炁路,一旁还有几行簪花小楷,是对这幅炁路图的注。
大师姐看上去冰冷,却也是菩萨心肠,怕我看不懂竟还贴心地写了注....
图本就画得清楚明白,又有注释在旁,即便是个傻子也能看懂了。
余安依照炁路图运转灵炁,发现果是不同。
他只觉体内灵炁每经一处窍穴便增长几分,并沿着炁路不断滋养着窍穴,与应真轮之前的炁行周天是全然不同的感受。
余安按照炁路图行了几十遍,待身乏神虚方才作罢。
又捡起树枝在地上默摹,确认已将炁路牢记,才盘坐在阶上调息。
日复一日,如此循环练习了一月有余,余安已将这道炁路牢牢刻印在心,甚至形成了条件反射,他自觉无需再练,遂又拿出《应元大洞经》研习。
小师弟,师父布下课业,我特来相告!
赵离手中提一柄剑,腋下夹着剑诀,悠悠然踏入院子,笑吟吟道。
余安抬眸,起身去迎:师兄,是什么课业
师父近日新撰一部剑诀,说是尽得先贤剑道之要,比之先前所传下的剑诀都要精妙,着我四人半年内将剑意练至醇熟之境,届时他要亲自校验。
赵离将剑诀递给余安,又晃了晃手中的剑,这柄剑是师父昔年佩剑,他老人家说你刚入峰,没有配剑,便赐予你。
正单手接过剑诀的余安听闻此言,立即躬身双手去接那柄剑。
徒儿谢过师父恩赐!
赵离啧了声,似是觉得余安的反应有些过激,他拍了拍余安肩膀:小师弟,过犹不及了。
为仙之道,本就在争,你如此敬始慎终,日后怎么去争
言罢,赵离似又想起什么,抿抿嘴唇将未吐之言咽了回去。
这位小师弟出身贫苦,幼时饱受饥寒,如今初窥仙道,行事收束些也无可厚非。
罢了,性格需渐渐磨炼,方才能恣意徐显。
你且认真练习吧,我也要回去钻研了。
赵离挥了挥衣袖,转身离去。
余安自顾翻开那本剑诀,其上有剑式图。
抱朴剑诀.....半年的时间将剑意练至醇熟
余安从未习过剑,更对这类兵器没有天然颖悟,甚至连剑意是什么都不知道。
先练吧,若有什么不明之处,再向师姐师兄请教。
手中青锋出鞘,双脚踏着步法,膝盖弯曲。
炁贯长剑,霎时一道剑芒吞吐,如灵蛇动信,院子里的花木摇晃不歇,方圆一丈之地尽陷锐意之中。
这剑诀果然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