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94章 要不姐姐你再多挑一个发卡
    发圈白天不太方便,许玉枝这几天都是晚上加班加点的做,但是沈非晚并没有马上拿去林兰家。

    而是攒了几天,等许玉枝把剩下的那包皮筋都用完了,才再次开启了自己的销售业务。

    刚好,今天周六,她把发圈发卡卖了,明天周日又可以拉着许玉枝进原材料去了。

    沈非晚照例给自己扎了个双马尾,手上头上都戴上发圈。

    再挑挑拣拣了一番,尽量捡不同的花色拿,颜色老气的和花哨的各占一定比例,挑了大概三十几个。

    她前两天让沈瑞生帮她找了根细长的竹子,截成几个短段,这会儿把发圈一个个的往上面套,套了三串才连着竹子一起放进挎包里。

    再放进去两张发卡,还有一面梳妆镜,便出了门。

    林兰早就在家等得黄花菜都谢了,再过几天就要开学了,那卖发圈的小姑娘怎么还没来?

    她堂姐妹表姐妹们都把钱给她了,那丫头不会放她鸽子了吧?

    昨天她还跑去找了郑苗苗,想问问她知不知道那个发圈妹妹住哪儿。

    郑苗苗摇摇头,“不知道。”

    “你不是说是在你表妹那边认识的吗?是她朋友吗?她认识吗?”

    “不是,是她……额……邻居认识的人。”

    这种事不需要郑红娟去叮嘱她,郑苗苗也知道不能透露太多,不如就当不熟。

    “你再等等嘛,人家也要时间做出来的,说不定明天就来了呢。”

    林兰叹气,好像除了等也没啥办法了。

    结果还真被郑苗苗说中了,今天沈非晚就来了。

    林兰给的地址也是一座台门,但比刘霞家的那座瞧着气派不少。乌瓦粉墙,砌有石阶和石门框,显得古朴、庄严、肃穆。

    外门大敞着,沈非晚小心翼翼的走进去左右张望着,也不知道林兰家是哪户。

    越州台门就如同首都的四合院、沪市的石库门,是越州一带民居特有的称谓。

    越州传统民居的格局即以台门为正统,民谣有“越州城里十万人,十庙百庵八桥亭,台门足足三千零”,可见台门数量之多。

    但是吧,大部分的台门在九十年代千禧年后,因为城市规划而拆了,等沈非晚长大些,懂得欣赏建筑的时候,正儿八经完整的台门剩的不多了。

    最开始的台门都是聚族而居,或者子孙为官经商、功成名就或家境较为殷实的,都要在老家造屋建宅,以荣宗耀祖,光彩门楣。

    像刘霞家的那座台门,瞧着就比较小,从过道往里看也就只有三进的样子,沈非晚那天听她们几个闺蜜聊天时,能分析出,是刘家三兄弟,三家人同住的。

    而像今天这座石窟台门,更大更深,起码五进起步。

    有几个门上还画着户号,天井大院里也横七竖八的拉着麻绳竹竿,上面晒着各种衣服。

    这座更像是建国以后,收归公家再下分给居民混住的,也可以算是越州城的大杂院。

    一个头戴红花的面生小姑娘,挎着布包站在那里,还是很能引起旁人注意的。

    角落水井边上的两个妇女就朝着沈非晚喊了一声,“小姑娘你找谁啊?”

    沈非晚转头看向她们,笑得甜甜的,“阿姨,我找林兰姐姐,她是住在这里吧?”

    “林兰?哦,,对,你往最里面走,最后头那个两层楼的就是他们家。”

    “谢谢阿姨。”沈非晚很有礼貌的和她弯了个腰,然后往里头跑去,耳后还有那俩妇女的谈天声。

    “林家那三丫头怎么天天有朋友来找她,小姑娘家家的那么外向……”

    “她不是卫校的嘛,女孩子多,朋友多呗……”

    “你看着好了,总有一天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七零独生女我妈资本家我爸老司机简介 >七零独生女我妈资本家我爸老司机目录 > 第94章 要不姐姐你再多挑一个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