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喏,先生,”他开口说。
“我估计,”迪希先生说,“你在这里干不长。我认为你生来就不是当老师的材料。兴许我错了。”
“不如说是来当学生的,”斯蒂芬说。
那么,你在这儿还能学到什么呢?
迪希先生摇了摇头。
“谁知道呢?”他说。“要学习嘛,就得虚心。然而人生就是一位伟大的老师。”
斯蒂芬又沙沙地抖动着那几页信。
“至于这封信,”他开口说。
“对,”迪希先生说。“你这儿是一式两份。你要是能马上把它们登出来就好了。”
《电讯报》,《爱尔兰家园报》[83]。
“我去试试看,”斯蒂芬说,“明天给您回话。我跟两位编辑有泛泛之交。”
“那就好,”迪希先生生气勃勃地说。“昨天晚上我给议会议员菲尔德先生写了封信。牲畜商协会今天在市徽饭店开会[84]。我托他把我的信交到会上。你看看能不能把它发表在你那两家报纸上。是什么报来着?”
“《电讯晚报》……”
“那就好,”迪希先生说。“一会儿也不能耽误。现在我得回我 表弟那封信了。”
“再会,先生,”斯蒂芬边说边把那几页信放进兜里。“谢谢您。”
“不客气,”迪希先生翻找着写字台上的文件,说。“我尽管上了岁数,却还爱跟你争论一番哩。”
“再会,先生,”斯蒂芬又说一遍,并朝他的驼背鞠个躬。
踱出敞开着的门廊,他沿着砂砾铺成的林荫小径走去,听着操场上的喊叫声和球棍的击打声。他迈出大门的时候,一对狮子蹲在门柱上端;没了牙齿却还在那里耍威风。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在斗争中帮他一把。穆利根会给我起个新外号:阉牛之友派“大诗人”[85]。
“迪达勒斯先生!”
从我背后追来了。但愿不至于又有什么信。
“等一会儿。”
“好的,先生,”斯蒂芬在大门口回过身来说。
迪希先生停下脚步,他喘得很厉害,倒吸着气。
“我只是要告诉你,”他说。“人家说,爱尔兰很光荣,是唯一从未迫害过犹太人的国家。你晓得吗?不晓得。那么,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他朝着明亮的空气,神色严峻地皱起眉头。
“为什么呢,先生?”斯蒂芬问道,脸上开始漾出笑容。
“因为她从来没让他们入过境[86],”迪希先生郑重地说。
他的笑声中含着一团咳嗽,抱着一长串咕噜咕噜响的粘痰从他喉咙里喷出来。他赶快转过身去,咳啊,笑啊,望空挥着双臂。
“它从来没让他们入过境,”他一边笑着一边又叫喊,同时两只鞋上戴罩的脚踏着砂砾小径。“就是由于这个缘故。”
太阳透过树叶的棋盘格子,往他那睿智的肩头上抛下一片片闪光小圆装饰,跳动着的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