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张作霖:智勇武夫成霸业
本太太们从容周旋。这使得日本军警想寻衅都找不到借口,奉天当时并没有一点混乱现象。另一方面,他们对张作霖和吴俊升被炸的情形也保持了极严格的秘密。同时,奉天当局下令全城戒严以稳定局势,并要求日方严格管束浪人,以免扰乱社会治安。张学良潜回东北后被推举为东北保安总司令。6月11日,奉天省长刘尚清致电南京国民政府,表示愿服从南京政府,悬挂青天白日旗,希望勿对东三省用兵,史称东北易帜。

    直到半个月之后,才正式发表张作霖治丧的消息,日本人一直得不到肯定的真相,所以不敢冒然行动。关东军武装侵略东北的阴谋没有得逞。

    张作霖是一位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历史传奇人物。他由一介粗通文墨的草莽武夫,在风云际会中乘势而起,一跃成为地位显赫的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在那样的乱世,恐怕做胡匪是最好的选择吧——但张作霖这样的胡匪,不但不危害老百姓,而且把据点周围的治安都收拾得井井有条,这与一般胡匪的不同之处,是他成就霸业的第一步。

    张作霖还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争取招安。实际上,他智勇双全,一个连写自己名字都困难的文盲,凭着骁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迅速爬升为东北王,并且有相当好的名声——当时的老百姓提起张作霖是一种敬畏,而不是厌恶——这本身就令人肃然起敬。

    具体说张作霖做过什么反动的事情,首先让人联想到的就是杀害了进步人士——李大钊,我们学过的历史课文也是这么写的:李大钊被反动军警杀害了。这是张作霖作为一个军阀所作的坏事之一。但这也是由于他自身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张作霖生于清末,只受过短暂的私塾教育,对于社会的先锋潮流、学识知之甚少,所以对于张作霖来说,不能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情有可原的。一个从大辫子时代走过来的文盲,是无法理解何谓三大政策的。要让当时的军阀来理解孙中山是不太现实的。

    当时的军阀基本上都是反对宪政的,虽然在现在看来很多军阀是倚靠帝国主义国家作后盾,然而张作霖实际上并没做过丧权辱国的事情。在那样的国家现状中,要想彻底反抗所有外国势力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张作霖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巧妙的同日本周旋,已经不容易了,他虽然利用了日本,但日本在他这里没有得到过什么实际的好处。张作霖从未同日本签订过一条丧权辱国的条约,相反,张作霖从第一次参军,就是为了打日本,直到后来拉柳子对抗俄国,再后来修筑铁路与日本竞争,一直到最后被日本暗杀,他一生时刻都清醒地抵抗着外国侵略者。

    张作霖从北京退回东北的原因,大多被人们解释为“慑于东北人民的反日浪潮,对日本的侵略求未予全部承诺,而激怒日本军方”,虽然这是主要原因,但也不能排除他想及早回东北整顿军纪的原因。当时的奉军部队众多,军纪过于混乱,不断引起民愤,张作霖对于下面将领和部队的言行已经无心面面俱到的控制。同时,由于他反对宪政,反对三民主义,老百姓自然不拥护他。张作霖没有意识到他为何会失去民心,他过于迷信武力——对于一个从马背上打天下的人的说,这是当然的。

    张作霖的死,解放了张学良。实际上,张学良非常理解其父张作霖的想法,倘若张作霖不死,可能还要发动内战吧。张作霖一生的最大失误,在于过于重视枪杆子,忽视了笔杆子的力量。如果他后期再把目光放远一些,也许会成为民国时期第一英雄,名垂千古。但是这样的错误,是由于他的“局限性”,也就是他自己无法控制和改变的。后来有人对此添油加醋,几乎把他的一生都予以否定,是有失偏颇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简介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目录 > 张作霖:智勇武夫成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