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心中困惑
皆白,慈眉善目的老者正拄着鸠头杖缓缓从门外走进,言慎往门口打眼一瞧,赶紧站起身来揖手行礼:“学生言慎拜见恩师。”
老者哈哈一笑,伸出手来打断言慎的行礼,笑容可掬的道:“不敢当不敢当,老朽一介布衣,岂敢受二公子大礼。”
言慎微微一笑:“幼年之时,我与兄长曾有幸聆听先生的教诲,那便是我的恩师。学生向恩师行礼,又有何不可?”
松檀老先生捋了捋花白的长须,语气宽慰而和蔼:“二公子的心意老朽心领了,只是这些繁文缛节的便免了罢。”随后指向一旁:“二公子请落坐。”
言慎道了声谢,便在一旁找了个下位坐下,两名亲信则在言慎身后一左一右站定。
“不知二公子此番前来,有何贵干?”松檀先生悠然问道。
言慎沉默了会,似乎在考虑该如何开口。少顷,无声的叹了口气:“学生此番征战,经历过一些事情,也见识过一些事情,故而心里产生了一些困惑和想法,想来特意向恩师解惑。”
松檀先生点了点头,似是早就预料到了一般:“公子所问,可是天下苍生之运?公子所求,可是心中难决之事?”
言慎惊讶的看向松檀老先生,却只撞见一双洞明世事的眸子。
“恩师说的不错。大息朝近百年来,诸国连年征战,民不聊生,一些四战之地更是十室九空,尸横遍野。学生此番一路所见,百姓们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男儿大都埋骨他乡,田地荒芜无人耕,妻儿老小无人养。战乱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却无人能平息这一切,偏那息帝只知道龟缩在帝都中容,已经多少年没再过露面了,永无止境的纷争似乎永远看不到尽头。”
言慎越说越激动,表情也越来越凝重,“学生想结束这一切,让天下人不再遭受战火荼毒,让十三州的百姓回到过去四海承平的日子,可,可是……”说到这,言慎垂了垂眸,终究还是没能说下去。
松檀老先生的嘴角露出了一丝赞许的笑意,几不可见的微微点了下头。听完言慎这一番肺腑之言后,也不着急说话,只是悠然的捋着花白的长须,尔后欣慰的哈哈一笑:“公子之胸襟,当纳四海,公子之志向,可比鲲鹏。至于公子所言,老朽倒认为你的顾虑不足为道。”
“哦?”言慎不解的望向松檀老先生:“学生愚钝,还请恩师明示。”
松檀老先生无奈的叹了口气:“所谓帝者,谛也,德合天者谓之帝。古时肇帝闾癸失德而国人驱之,虞帝子江失德而王师伐之,可见,古来帝者,有德者称之。大息帝室近百年来,德政不施,诸侯各国俨然自成一家,天下实分裂久矣,此乃大息国祚之命数,非人力所能驱之。岂不闻,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既如此,天意不可违,又何必拘泥于小义而忽略了天下大义呢?”
“恩师,您的意思……”言慎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这位享誉诸国的当世大家,他似乎听出了松檀先生的话外之音,可却又不敢贸然笃定。毕竟,这完全违背了他自小所接受的理念。
“呵呵呵,老朽并无它意,安天命,尽人事罢了。”松檀先生呵呵一笑,却再也不肯多说半个字。
言慎知道,有些话点到即止,再追问下去反而不美了。沉默了片刻,复又犹犹豫豫的开口问道:“恩师,学生还有一事想问。”
松檀老先生和煦的看着言慎:“二公子但说无妨。”
“我遇到一个人,我们相处的时间很短,但是她却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我过去十几年里都不曾体会到的。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牵绊,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个人,所以想请恩师点拨一二。”
松檀老先生饶有兴味的听完言慎的话,目光中却多了一丝了然:“公子该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