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13章 考场逐鹿
结束。差役收卷后,考生们在号舍内休息,为最后一场考试养精蓄锐。赵启感觉精神有些疲惫,但仍强撑着精神,深知最后一场考试同样关键。林若蘅脑袋昏沉,但她告诉自己必须坚持,这是她证明自己的难得机会。孙毅则揉着太阳穴,在心中梳理着自己前两场的表现,为最后一场考试调整状态。

    第三日,考策论,其中融入了实际的数学应用题。策论题目为:“今授汝某县知县之职,该县地处南北漕运要道,素有‘水旱频仍,商贾辐辏,豪族林立,流民日增’之困。试答以下诸事,详述方略:

    1

    赋税治理:县内豪族瞒报田亩、拖欠赋税,致使官府税粮亏空三成。然普通农户已赋税沉重,若强行催征恐生民怨。当如何平衡赋税、充盈库银?

    2

    灾荒应对:今夏暴雨成灾,淹没半数农田,饥民聚众求赈,更有传言将生民变。府库存粮仅够十日之需,且邻县自顾不暇。此时当采取哪些措施安抚百姓、恢复生产?

    3

    漕运纷争:漕帮与本地商贾因码头装卸权起冲突,聚众械斗致数人死伤。漕运关乎朝廷命脉,商贾亦为县中赋税大户,若处置不当恐遭上官问责。该如何调解矛盾、维护地方秩序?

    4

    教化民生:县内半数孩童失学,且巫蛊迷信盛行,常有以‘降神驱鬼’为由勒索乡民者。身为父母官,当如何兴学重教、移风易俗?

    数学应用题:《梦溪笔谈》有载:‘凡铸钱,铜六铅四。今欲铸‘永乐通宝’钱十万文,每文重一钱二分。然开炉铸钱时,铜铅合炼损耗十分之一,且钱模每用百次需以牛油八两养护。若铜价每斤(十六两)六十文钱,铅价每斤四十文钱,牛油每斤一十五文钱。试求:

    1

    理论所需铜、铅各若干斤?实际需备铜铅总量(计入损耗)?

    2

    铸十万文钱,钱模需养护几次?养护所需牛油价值几何?

    3

    若改用‘黄铜六锌四’配比铸钱,锌价每斤五十文钱,不计损耗时哪种配比成本更低?相差几何?(注:1贯

    =

    1000文)”

    面对这极具挑战性的题目,尽管身体还未完全恢复,赵启、林若蘅和孙毅皆强打起精神,陷入沉思。

    赵启深知此类题目旨在考察对地方治理的实际能力与见解,以及数学应用能力。他略作思考,便提笔蘸墨,先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对地方治理的策略,从赋税治理的刚柔并济之法,到灾荒应对的开源节流之策,再到漕运纷争的公平调解之方,以及教化民生的多措并举之略。在数学应用题部分,他计算严谨,步骤详细,得出答案:“实际需铜500斤铅334斤,养护费75贯,黄铜方案省3000文”。

    林若蘅看到题目,心中虽感压力,但平日广泛的涉猎和深入的思考让她迅速有了思路。她定了定神,开始认真答题,从整治豪族赋税的强硬手段,到灾荒时以工代赈的创新举措,从漕运码头的合理规划,到教化民众破除迷信的详细方案。在数学题上,她思维敏捷,解法巧妙,同样得出正确答案。

    孙毅同样迅速进入状态,他的答卷角度独特,在地方治理策略上,提出依《大梁律》严惩漕运纷争主犯,将码头按旬日分与漕帮、商贾轮值,由县衙派弓手监工;重建洪武年间设立的河泊所,抽分课税以供乡勇粮饷等符合史实的对策。在数学题上,他另辟蹊径,用独特的思路解题,最终也得出准确结果。

    待三场的考试全部结束,学子们带着极度的疲惫与对未来的期待缓缓走出贡院。他们的步伐沉重,神情憔悴,但眼中仍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接下来,便是紧张的阅卷环节,考官们将在众多答卷中,挑选出真正的贤才,而赵启、林若蘅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寒门日月简介 >寒门日月目录 > 第113章 考场逐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