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帖木儿帝国,这个印玺如其印文一般,象征着法律的公正。
另外,帖木儿帝国最高决策机构为中央政府,设大臣会议,大臣由七人组成,分别负责掌管有关军事、政事、民事,每逢会议,七名大臣中至少有四人参加方视为有效。帖木儿王立国后,筛海和沙乌可进入了中央政府,位列大臣。沙奈、艾库、努里丁等虽然功勋卓著,但因为出身所限,他们只能成为帖木儿王的亲信将领和王宫总管。
安定富贵的国内环境,日益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一切都为帖木儿王征服波斯提供了动力。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怀抱着一定要成为第二个成吉思汗的理想,帖木儿王的目标是首先统一中亚和西亚地区。因此,他在征服花剌子模之后,和在征服东察合台汗国之间,悍然发动了对波斯的战争。
首战,他征服了波斯东部的哈烈,结束了阿富汗人的克儿特王朝对它的统治。次年冬天,他在短暂的休整之后又进军呼罗珊东部以及阿富汗的坎大哈。在另一场战争中,他遭到瓦里的英勇抵抗,但最终,瓦里逃往阿哲尔拜展。
不久,帖木儿王的军队来到伊拉克,移营其首都苏丹尼叶。至此,帖木儿王占领了整个波斯北部,首战波斯告捷。
回历七八八年(约1386年),帖木儿王重新调整了对波斯的进攻路线,开始征伐波斯西部。我随沙奈和阿亚参加了这次征伐,虽然那时我还是个不到六岁的孩子,可有些事情仍旧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战前,帖木儿王举行了阅兵式。
在我幼稚的眼中,当千军万马排着整齐的队列从帖木儿王面前走过时,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
帖木儿王终其一生都梦想成为成吉思汗。所以他在御极伊始就采用了蒙古军队的建制,也就是以十人为基本单位,分设十人长、百人长、千人长、万人长的制度,同时,他选用巴鲁剌思以及其他与他亲近的察合台部落将士充当近卫军。在此基础上,他又更进一步,或者说,有所创新。首先,在将兵的选用上,他实行三不限政策,即不限国籍、不限民族、不限出身贵贱,这种开明的政策使外国将士也能为他英勇作战。其次,他实行赋税制度,按时发放军饷,按量补给,按伤抚恤,以此调动将士的积极性。再次,他推行伊斯兰教,以保护和扩大伊斯兰教世界为由,创建了一支勇敢的、热忱的、所向披靡的穆斯林军队。
不仅军队建制相似,帖木儿王的军队兵种与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军队相比也没有特别不同的地方,都是从骑兵、步兵逐渐发展到象兵、水兵、炮兵、侦察兵、工程兵、桥梁兵、通信兵、运输兵、技术兵、造舟兵、石油火团投掷兵、机械攻城兵等诸兵种俱全的军队。
除此以外,帖木儿王也像成吉思汗一样重视军队训练、鼓动宣传和战前情报工作。在军法面前,他一视同仁。他还创造性地恢复了成吉思汗建立的驿站制度,以此确保帝国通信的快速和及时……总之,在我出生后,经历种种磨难登顶权位的帖木儿王俨然已成为第二个成吉思汗。
帖木儿王在阅兵式上不是经常发表演讲,即使发表,大多都很简短。他最精彩的一次演讲是在多年后他准备征战印度时。当时,许多贵族和将臣因为畏惧印度的酷热和路途遥远,坚决反对对印度用兵,帖木儿王便从中找到一句话:“先知啊!同那些异教徒和不信教者作战吧”,作为他必须出征的依据,以此鼓舞起将士们的征战热情和斗志。
阅兵式结束后,帖木儿王挥师进军阿哲尔拜展,入驻大不里士。帖木儿王在大不里士处理朝廷政务,并在那里度过炎热的夏季。妇女和儿童,一向是随军队驻扎的,沙奈疼爱我,从来不让我和阿亚离他太远。因为这个缘故,有一天我在帖木儿王的军帐里见到了沙哈鲁,他是个文雅俊秀的少年,比我大四岁,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