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子噙着满腔家国之泪,诀别过父亲,驰往战地去了。这里耶律大石留下萧斡里剌,带着他的令旗,前去接管王城的防守权。自己带着一部分人马,径奔皇宫而来。有人把宫廷侍卫的异动的消息报告给他,这没有出乎他的意外。他早已知道后苑里的那条秘密甬道以及在那里发生的“杂事秘辛”。果然他的大军一到就歼灭了这一小撮叛逆,并且救了皇后的驾。
如果萧皇后已经完全相信大石林牙对她个人的忠诚,耶律大石倒还要考察一下这个“忒里蹇”是否对她的国家忠诚?他要弄清楚从后门私奔出来的皇后是自愿去投敌,还是受到挟持,被迫出来?这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将决定他对待皇后的态度,决定由皇后还是由他自己直接来主持城防大计。
皇后已经流出了感激和悔悟的眼泪,可是,“忒里蹇”的眼泪是轻贱的,不足代表她的心声。据说在决定降宋的御前会议中,她也曾号淘大哭过。既然有过一次出卖宗社的记录,难保她不会旧戏重演。耶律大石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不肯轻易相信柔情。
萧皇后果然是聪明、能干的,她一猜就猜到大石林牙的心事,猜到自己正在受他的考察。她立刻采取最最坚决的行动,表示要抗战到底,与宋寇誓不两立的决心,用以解除所有在场者心里的疑团。虽然她的坚决行动,还是出之以一场动人的表演形式。
这时闻风而来,拥塞在宫门附近的奚、契丹人已经激增到几万人,其中不乏久战抄场的宿将和闻名于时的勇士。前一段时期中,由于皇后的荒谬措施,使他们离心离德,坐待大局的崩坏。现在却被保卫王城、保卫宫廷,借以死中求活的一个信念团结起来了。他们有的已经听到耶律大石出来主持军事的消息,有的还没有听到,但都涌到宫里来准备听从皇后和耶律大石的调遣。在这个时候,皇后的地位仍然能够起重大的作用。
她从素车上下来,裹紧貂裘,迈着坚定的脚步,直往人丛中走去。耶律大石把刀子丢给从人,紧捏腰间的佩剑,跟在她后面,人们自然而然地为他们让开一条路。她走到人丛中间,凝一凝神,出人意表地屈下身体来向周围众人行了一个辽的贵族男子陛见皇帝时的大礼。这种礼节是跪下左膝,把右腿拽在后面,然后她又转动身体,向众人环拜。这样的大礼,从皇后的身分说来,不免有点屈辱,但出之于她,行之于此时此地,仍然保持了皇后的最高尊严。她拜完了,走上几级石阶,用十分坚定清楚的声音说了下面的一番话:
“蛮兵肆虐,逆贼(她提到他们的时候,眼睛也不曾向那个方面转动一下)内应,妄图劫持未亡人出卖与敌。未亡人力与争斗,”她赧然地看一看自己的这身服饰,她的衣冠不整,发髻零乱,大大地帮了自己的忙,连耶律大石也被她这个动作提醒了,相信她说的是实话,“争奈寡众不敌,势已危殆。幸赖大石林牙忠勇为国,闻讯赶来,脱未亡人于缧绁之中,尽歼丑类……”
一阵欢呼打断了她的说话,她感到众人的情绪已经受她操纵了,索性停顿一下再说:
“朕已痛下决心,誓与此城共存亡,一息尚存,决不容蛮兵侵入王城。纵有不幸,城头蹀血,这一片干净土就是未亡人的葬身之地。”
她又停顿了一会,然后郑重地宣布:
“朕即请大石林牙总城守之责,”一语未了,欢声大作,她索性把话说得罄尽,“诸卿都听大石林牙的号令,如同听朕的声令一样。朕不幸战死,大石林牙就是诸卿之主了。这救亡继绝、匡复社稷的重任,全在大石林牙和诸卿身上。朕立即进宫去换了戎装上城,亲执桴鼓,灭此朝食。诸卿努力,毋负朕之厚望!”接着她又向耶律大石拜了一拜道,“朕将宗庙社稷,托付与卿,卿且受朕一拜!”
这是她在此时此地能够做到的最富于戏剧效果的行动。在她说话中间,许多人欢呼,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