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节
惜把国家和宗社的命运孤注一掷的勇气。

    她首先挑动了哥哥萧干由于不是由他指挥全军、却是乖乖地自动把指挥权让给耶律大石,因而使耶律大石获得战胜者的全部荣誉而产生的嫉妒性,破坏了两人的友谊。然后,她又在有意无意中扩大了萧干在处理常胜军的问题上对耶律大石产生的反感。她的挑拨十分巧妙,不露痕迹。有时在言谈之间,她虽然也以耶律大石的功高震主、咄咄逼人为忧,但也故意严厉地批评了哥哥处理问题不当,这样就使萧干完全居于与耶律大石相敌对的地位,拆开了他们的两搭挡,她就有机会为李处温缓颊。

    然后她又充分利用了耶律大石过于自信的弱点——耶律大石也像所有的人一样相信自己在国内所居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使与皇后、四军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从全局考虑,他们决不敢动他的手。耶律大石确是过于自信了,过于疏他了,皇后就是利用他这个弱点,命令萧干的副手萧斡里剌带了一批人把耶律大石扣留起来,看管在自己的私邸里。然后宣称大石林牙因病告休在家,暂时不得出来处理军务,所有契丹全军,权由蕃汉马步都元帅李处温兼管。

    拘留了耶律大石以后,萧皇后又完全出人意外地驾幸耶律大石私邸去“慰问”他。这座元戎府已经变成拘禁囚犯的临时看守所了,皇后不惜降尊纾贵地亲自跑到囚室去面致慰安之意。她微微地谈到她——未亡人为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摆平朝局,不得不出此应急手段的苦衷,希望得到他的谅解。

    “陛下苦衷,臣所深知,”耶律大石好像一头在槛栏中的猛兽,虽然失去行动的自由,却没有失去咆哮的自由。对于皇后的慰问,他的应答是有礼貌的,但这一句含蓄很深的话就像一枚尖针锐利地刺进她心里去。后来他越说越不客气了,“陛下思虑周详,对各人的身家安全都照顾到了,唯独没有照顾到大辽的江山社稷。”这时耶律大石激愤已极,好不容易才把已经滑到口边的“陛下是不爱江山爱面首”这句话勉强截留住。

    “卿在家好生休养数日,”萧皇后真是个了不起的妇人,她不但敢于为人之所不敢为,还能忍人之所不能忍。对于耶律大石的人身攻击,她居然也隐忍下去了,还是好言好语地慰劝道,“卿为国家柱石,一旦前方有事,少不得又要卿出来勉为其难,与大臣们和衷共济,同赴国难。”

    皇后的意思是明白的,只要他同意和衷共济,就可以有条件地恢复自由。

    耶律大石宁可丧失自由,不怕丢失性命,也要贯彻初衷。他的回答也是毫不含糊的:

    “陛下明鉴,”他做了一个猛烈的手势,表示毫无妥协之余地,这不但对于一个囚臣,即使是一个当朝大臣也算是十分失仪的。“微臣今日无力为国家除去心腹之患,到得大难临头,即使有心要为陛下效劳,只怕大势已去,力不从心了。”

    萧皇后软硬兼施,都不能达到她的双方兼顾、公私两全的目的。现在她知道自己已经铸成大错,即使聚燕京一路六州二十四县之铁也熔铸不出这样一个大的“错”。笨人犯的错误,往往出于一时的鲁莽少谋,聪明人的错误却常是经过千锤百炼、精心铸制的,因此后者比前者更难于补救。萧皇后铸成这个大错后,事态的急遽发展,果然一如她事前的预料。前线军队节节后退,宋军跟踵前进,杀过界河,常胜军叛变,附郭州县,纷纷易手。李处温这个蕃汉马步兵都元帅,既不能都统汉兵,更不容插手蕃军,马步兵都不听他的指挥,反而成为内外交摘丛垢的活靶子。这时休说李处温,就是萧干也无法节制已经瓦解的契丹军,只好把全军撤退到芦沟河北岸,与宋军隔河对峙。北宋的大军距燕京只有百余里之遥了。

    萧皇后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她决心把错误坚持下去,决心不愿改弦更张,重新起用耶律大石。耶律大石或许可以拯救她的国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金瓯缺2简介 >金瓯缺2目录 > 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