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2001 入世与出局
时隔戏剧性的“上班风波”一个月后,他宣布创办新的公司。几年后,他在参加东方卫视的谈话节目《头脑风暴》时说,“一个人摔倒了,就要马上爬起来,否则,不摔死也会被人踩死。”

    在2001年的互联网寒冬期,出局和落寞的不止王志东一人。8月,创办中国第一家B2C公司MY8848的著名网络人、因写作第一篇网络帖子《金州不相信眼泪》而闻名的“老榕”王峻涛辞去董事长职务。他对媒体说,“辞职就是一种业务重启,需要换一种方式做事业。王志东就重启了,现在我也需要重新启动一下。”他很快也创办了新的公司。10月,中国最大的网络文学网站“榕树下”以很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德国传媒巨头贝塔斯曼公司。一开始,贝塔斯曼的开价是1000万元人民币。谈判中场休息时,贝塔斯曼的代表偶然碰到“榕树下”所租办公楼的物管人员,得悉这家公司已拖欠好几个月的水电费未交。回到谈判桌上,开价一下子降到了100万元人民币,创办人朱威廉被迫接受。

    12月,因开发出中文Linux软件而颇受市场追捧的深圳蓝点公司被低价出售,1999年,4位25岁的年轻人在一家咖啡屋里创办了这家公司,它的中文Linux软件一度占到全国市场80%的份额,在美国三板OtCBB市场上市的蓝点股票市值曾高达4亿美元。由一文不名到市值4亿美元,4个年轻人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然而仅一年后,竟又奇迹般地回到了起点,蓝点的股价从22美元陡缩到0.035美元,深圳一家汽车配件公司以100万人民币的出价成了它的新主人。

    这是一段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互联网经济曾经无比痛快淋漓地颠覆了过去的公司发展和财富积累模式,而在它降临人世10年之后,永恒的商业规律却以十分残忍和直白的方式告诉所有渴望成功的人们,跟以往的每一个故事一样,所有的成长都必须经历煎熬和历练,日后的辉煌将证明,危机是最好的老师,所有的苦难都是值得的。

    这年7月的美国《连线》杂志刊登了一个数据,“在1984年的全美十大个人计算机软件公司中,微软排名第二,到2001年,微软跃升第一,而当年的其他9家公司在排名中都消失了。”报道人颇为感慨地写道,“也许我们应该对什么事好公司进行重新定义。”同样的公司沉浮也发生在中国的新经济企业中。有数据显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从1995年到2001年的6年间,规模最大的前20%企业中只有1/3生存下来,活下来的企业中,只有1/5仍然居于前20%之列。

    成长的烦恼弥漫在整个商业界。

    这年,全美最畅销的商业图书室吉姆·柯林斯出版的《从优秀到卓越》,其讨论的主题便与此有关。7年前,柯林斯因写出了《基业长青》而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商业思想家之一。在新著中,他对1965年以来《财富》杂志历年500强排名中的每一家公司(共1400多家)逐一分析,从而得出了一些让人意外的结论。柯林斯发现,公司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跟从事的行业是否在潮流中没有关系。事实上,即使是一个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即使它最初默默无闻,它也可能变得卓越。他得出的其他结论还包括:“技术以及技术推动的变革,实际上并不能激发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合并和收购在推动公司跨越过程中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革命性的跨越,不一定需要革命性的过程”;“卓越并非环境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种慎重决策的结果”。

    这些观念对于曾经狂飙突进、如今深陷互联网泡沫的企业家来说,无疑是令人震惊的,它让人们重新思考成长的路径和真实意义。柯林斯还描述了创造卓越企业的“第五级领导”:“他们往往不会站在前台锋芒毕露,成为媒体的宠儿、谈论自己的理念或成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激荡三十年简介 >激荡三十年目录 > 2001 入世与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