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曙光后的冬天
新的彩电业盟主。
事端制造者长虹失利,彩电市场的价格战却已经一发而不可收。自倪润峰下台后的一年里,各大厂家先后发动了6轮降价战,彩电价格一降再降,好比军阀混战,终于杀到所有的参与者丢盔卸甲。第二个战败的是与长虹、创维和tCL并称“四大家族”之一的康佳,由于价格陡降,康佳不堪再战,2000年,公司宣布亏损近8亿元,陈伟荣辞职出走。
对陈伟荣的离去,同学黄宏生十分伤感,他对记者说,“现在做彩电真的没有意思,一台电视机的平均利润不到10元钱,因此卖彩电还不如卖白菜赚得多。”把彩电与白菜放在一起比喻,是黄宏生的即兴之言,但是这种耻辱性的新闻真的就很快发生了。2001年8月,武汉媒体报道,该市汉阳商场和21世纪购物中心推出了“按斤论两卖彩电”的促销活动。商场内的长虹、康佳、海信、海尔、tCL、金星、乐华、熊猫等十多种品牌的几款29英寸彩电分别摆在商场营业大厅,彩电上插着“每公斤30元”的醒目标签,顾客里三层、外三层地抢购着。一台29英寸的彩电包装盒标着净重52.5公斤,论斤算来,仅售1575元,比原价又降了近300元。商场负责人称,“论斤卖彩电”乃厂商变招,这些彩电都是新近出厂的一线品牌机,质量绝对可靠。据报道,“这一招还挺灵,彩电论斤卖以来,日均销售彩电400台左右,销售量较以往成倍增长。”
这样的彩电业无疑已走进了死胡同,价格战带来了双重危机:一是财务危机,巨大的库存、越来越多的应收账款正在侵蚀着所有的企业;另一个是创新危机,没有力量投入研发,当然也没有机会分享高技术的利润。2000年,全国彩电企业生产近3000万台,库存累计600万台,首次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据信息产业部的官员透露,彩电价格战使整个行业的实际损失起码高达200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洋彩电销售额和利润率呈强势反弹趋势,市场占有率从过去的10%左右,一举跃升到30%以上。在高价位市场上,国产彩电更是彻底失去控制权。5年前的辉煌战果,几乎被挥霍一空。发生在彩电业的技术空心化现象,在家电业普遍存在。格力电器的朱江洪讲述过一个故事:2000年前后,格力与海尔、春兰竞标重庆一家体育馆的中央空调项目,而其实这三家中国最重要的空调企业都没有能力制造这种空调。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向拥有该技术的日本三菱公司询价。最终格力中标,朱江洪把三菱空调买回后拆了商标,再自降100万元出售。朱江洪赴日向三菱购买这项技术,当场就遭到拒绝。三菱说,我们为此研究了16年,你们中国人认为用钱就能买走呢?朱江洪深以为耻。
10月,《财经》杂志刊登封面调查《基金黑幕》,将中国股市中一个刚刚诞生的光鲜神话一下子刺破了。
自上年以来的牛市行情还在持续中,庄家们的表现仍然无比凶猛和肆无忌惮。就在人们开始对此颇为厌恶的时候,公众舆论开始传播这样一个理念:有一股健康而稳定的力量存在,那就是刚刚兴起的基金公司。跟那些贪婪的私人庄家不同,基金公司正以科学、负责及可持续的专业精神成为资本市场上值得信赖的势力。1998年以来,每一批基金来到市场,无不承载着监管层的厚爱和舆论的褒扬,更被视为引入西方成熟市场经验、培育机构投资者的重要举措。与这部企业史上所有令人炫目的神话一样,它很快被证明是一个新的谎言。
刺破神话的是一个叫赵瑜纲的无名小卒。他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监察部的研究人员,为了对基金管理的现状做一个例行的调研,他以1999年8月9日到2000年4月28日为区间,对国内10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22个证券投资基金进行了追踪,将它们在上海证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