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500强梦想
了由政府出面将若干家企业归并在一起“造大船,出远洋”的热浪,其中最轰动的联合重组新闻发生在浙江省杭州市。该市将当地生产洗衣机的金鱼公司、生产冰箱的东宝公司、生产电风扇的乘风公司和生产冰柜的华美公司四合为一,重组成资产规模达28亿元、销售额跃居全国家电六强的金松集团。这起重组筹划于1996年,成型于1997年8月,2000年6月,因整合乏力,金松集团解体。国家各部委也纷纷提出了所在领域里的扶持名单,例如,国家轻工总局就公布了全国68家“争创国际名牌优势企业”名单,其战略目标也是“10年内力争扶持中国轻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就这样,围绕着500强的目标,一个由上而下的“抓大战略”渐渐成型了。
国家对6个种子选手的扶持政策,包括每年向每个公司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的技术创新基金,允许企业筹建具有公众融资功能的财务公司,其仿效的目标是日韩财团模式,而具体的榜样就是当时全亚洲成长速度最快的韩国大宇集团。
大宇由金宇中于1967年创办,起先是一家注册资金只有1万美元的小贸易公司。1976年,曾经在金宇中父亲门下学习的韩国总统朴正熙决定支持大宇,他把一家亏损已37年的国有重型机械制造厂划拨给大宇公司。金宇中仅用一年时间就将之扭亏为盈,韩国政府随即把一些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如造船厂、汽车制造厂等都交给金宇中打理,同时特许大宇从事金融服务业。很快,大宇靠制造业与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模式后来居上,快速成长为一家规模惊人的综合企业。1993年,金宇中提出了“世界经营”的口号,全面涉足汽车、造船、电视、航空配件、光缆通信等多个重大领域,在波兰、乌克兰、伊朗、越南、印度等国家建立了多家工厂。1995年,大宇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亚洲成长最快的企业,全盛时期的大宇在110个国家雇用了32万人。金宇中撰写的自传《旷世伟业》,被译成21种文字畅销全球,仅在韩国就发行了200万册。
大宇的神话让中国商业界无比羡慕,它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在政府全力扶持下、通过实业与金融“混业经营”的模式快速壮大的路径。在很多人看来,它是东方式的,是完全可以被“移植”到中国来的。在当时国内的经济学界和决策层,培植若干家能够进入“世界500强”的超大型企业集团几乎是一个共识。人们认为,这种规模庞大、无所不包的航空母舰式的财团式企业是抗击国际竞争风险的最好模式,也是中国经济崛起的象征。
进入“世界500强”的美好憧憬以及对“大宇模式”的仿效,把方兴未艾的多元化热浪推到了一个新的高潮。1996年,是30年企业史上最激情四射的年份之一。每一个行业都充满了无数的商机,所有的人都变得迫不及待,扩张、再扩张,企业家们还远远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日后的事实将证明,在多元化的浪潮中,那些失去理智和控制力的企业家都将自食其果。
三九集团的赵新先是最早嗅出“抓大放小”所蕴涵的商机的企业家之一。夏天,他对部下们说,“社会上有这么多资产闲置,是三九下山摘桃子的大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三九是当时中国效益最好的中成药企业。1985年,广州第一军医大学下属南方医院的药局主任赵新先受命到深圳近郊的笔架山上创办了这家企业。他建成了中国第一条中药自动化生产线,研制出对慢性胃炎治疗效果颇好的“三九胃泰”,企业效益连年翻番,到1988年底就实现产值18亿元,上缴利税4亿元,居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第82位。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赵新先“优秀军队企业家”称号,颁发二级英雄模范奖章一枚,还向全军做出了《关于向赵新先同志学习的决定》。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