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992 春天的故事
·库里肯对《商业周刊》说:“我们咬着手指等了很久,谢天谢地,他们终于都同意了。”此外,一个更让人期待的事实是,中国一直在努力争取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所有的人都知道,唯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地加入到了全球自由贸易的大循环中,而这将是一条没有退路的全球化旅程。

    《福布斯》用一种戏剧化的口吻写道,“在这个世界上,任何意外都可能发生,而像中国总有一天会崛起成为经济强国这样确定的事情已经很少了。”时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后来出任过美国政府财政部长的劳伦斯·萨默斯预言,根据对中国GNP的购买力平价估计,中国到2014年时可以在总产出上超过美国。这自然引起不小的震动。这一年,在西方的主流媒体上,还出现了一个新的经济名词—大中华区(Greater China)。《财富》高级编辑路易斯·克拉拉在一篇题为《没有疆界的崭新中国》中指出,来自中国台湾和香港的金钱和管理经验正在把中国大陆的南方变成整个亚洲的产业发动机。他写道:这是亚洲南部的某条街,商店里出售着日本相机、锐步鞋、法国白兰地、摩托罗拉手机和MM糖果,夜里人们涌进卡拉OK厅、有大屏幕的咖啡吧,昏暗的舞厅挤满了身穿紧身衣的年轻人……这里是香港吗?不,这里是广东的东莞。这个离香港50英里的地方,有港台商人投资的近6000家工厂,出口的玩具、塑料和服装源源不断从这里出来。

    路易斯·克拉拉继而分析说,随着香港、台湾和滚滚向前的南中国之间的经济界限越来越模糊,这里正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大中华区”既不是一个政治实体,也不是一个组织有序的贸易区,但它却在同一种文化和共同对发展渴望的驱动下,连成一体。它整合了中国台湾的技术和财力、中国香港的国际市场经验和中国大陆巨大的土地、劳动力资源,还有野心。大中华区是一股非常有潜力的经济力量,亚洲唯一有可能抗衡日本的力量。

    与日渐开放的中国相比,全球政治和经济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1月3日,46岁的民主党候选人威廉·杰弗逊·克林顿以压倒多数票获胜,成为第42届美国总统,他终结了共和党人长达12年的统治。在这段时间里,罗纳德·里根让低迷的美国经济重新回到了强劲成长的轨道上,这位前好莱坞明星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崇尚的自由经济主义被称为是“里根——撒切尔经济学”,他一手策划了“星球大战”计划,让苏联没有办法集中精力于经济发展,在他的任期内,苏联解体,柏林墙倒塌,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东西方冷战结束了。而他的继任者乔治·布什则发动了海湾战争,使得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独霸天下。正是在这种一国独大的格局中,世界以前所未见的速度进入了全球化的商业世纪。

    一个更伟大的技术事件也是在这一年发生的。9月的某日,蒂姆·伯纳斯·李打电话给同事格纳罗,要他帮忙将一些“CERN女郎”的照片扫描并放进他刚刚发明的万维网()上。虽然格纳罗当时实在不太清楚这个所谓的“万维网”是什么,但是他还是用Mac电脑扫描并用FtP上传到CERN的官方网站info.cern.ch—全球首个网站。这幅图片是LhC歌唱组合的合照,也是互联网上首张可通过浏览器点击查看的图片。出身于伦敦的伯纳斯·李后来被尊称为“互联网之父”,正是他在一年前写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超级文本浏览程序,它使得人们能够将各种知识在超级文本网上结合起来。

    这几乎是一个创世纪式的时刻。在中国进行了15年的变革之后,世界把它的左脚踏进了互联网的河流之中,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是幸运的。

    尽管上苍令中国这头巨狮沉睡了很久,但它还是怜悯的。它让这个国家在1949年结束了漫长而残酷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激荡三十年简介 >激荡三十年目录 > 1992 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