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2、围城
江阴附近出发,沿着江阴、常州、奔牛镇、孟河、镇江公路,向镇江进攻,同时准备在攻占镇江之后,渡江攻取南京。

    这天晚上,日本陆军华中方面军司令部下达《中方作命第二十七号》在决定夺取南京郊外的既设阵地,准备攻占南京之时,命令所属上海派遣军、第10军攻占南京的准备线大致为上元门、小卫、高桥门、雨花台、棉花地一线。11月5日,日本陆军第16师团率先出现在句容,并在此受到中国军队猛烈阻击。

    句容是南京的屏障,所以这一线的战斗甚是激烈。守卫句容的中国军队是叶肇的第66军所辖的两个师,从这天拂晓开始,第66军派在句容占领前进阵地的两个团与日军接触,日军即向后撤退,但到当天下午又在土桥镇及牧马场一线发现日军,看来似有向两翼包围的企图,第66军以一部分部队严密监视该股日军并与之相持。

    而东线的战斗状况则激烈依旧。左翼第83军之第154师奉令调赴东昌街,策应尚在丹阳、镇江间之第156师作战,第41师部队开赴龙潭接防,并以一个团到达龙潭,两个团开到栖霞山、龙王山一线正在占领阵地,其余一团开驻乌龙山,后续第48师到达后,准备向龙潭推进,由于战情紧急,第2军团尚不能与第66军衔接,中间发生空隙,随时有被日军侵入的可能,故而长官司令部晚间会议后,即令栖霞山一线的第41师的部队迅速向保国山、拜经台之线推进,其余一团开驻乌龙山担任要塞守备。

    而沿京杭国道北犯的日军第9师团步炮联合纵队与机械化部队于11月4日进入溧阳、南渡间后,一部分经天王寺与武进、丹阳间西侵的日军会合于句容以东40华里处,一部分经天王寺西北之上葛村,于5日在湖熟镇与第51师前进部队接触,同时,索墅镇、禄口镇也有日军骑探出没。

    而从11月下旬开始,南京城便已进入战时状态。国民党政府各机关已纷纷西迁,南京市政府也已撤走。原来大行宫、花牌楼、太平路一带繁荣街道已变得十分冷落,入夜车辆行人稀少,只有少数几家商店在应市。陵园新村要人的公馆以及城内北京路、山西路一带政府要人的住宅也均已人去楼空,军政人员的家眷早已疏散。

    此时即便是普通的市民都可以从眼前的情况判断出,敌军即将围攻南京,战火笼罩着南京城。这种情况下,首都的治安局势也变得尤为重要,而作为嫡系精锐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也开始奉命占领紫金山阵地,同时配合宪兵、首都警察厅加强南京的戒严。

    教导总队是国民党军中装备最好、战斗力较强的主力部队,总计兵员为3万多人。教导总队在南京驻防训练了四五年之久,对南京附近的地形比较熟悉,故而也被寄予了厚望。自11月末总队接奉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防御命令后,即下达防御命令:决定于工兵学校、西山、紫金山、岔路口、中山门、太平门附近地区,固守阵地,加强防御工事,阻击歼灭沿京杭公路进犯之敌。

    11月4日,日军在攻占溧阳、句容两县城后,继续西犯,与淳化镇、汤山镇南北地区的俞济时的第74军、叶肇的第66军发生战斗后,教导总队司令部即下令各旅、团、队在防御阵地严密戒备,随时迎击日军,并扫清射界。其中从陵园南端之林森官邸起,向北沿中山陵东侧,灵谷寺东南高地至老虎洞一带地区的防御由团指挥部设在明孝陵的步兵第3团负责。

    对于教导总队步兵第3团来说,他们现在的任务并不仅仅是防御阵地,还得负担起中山陵的警戒任务,因为蒋介石将会率领在京一众军政官员晋谒中山陵。此时通往中山陵的公路上,青天白日满地红军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数百名穿着蓝灰色军服的士兵肃立成排,12月的寒风并没有使得这些军人有着一丝的寒意,倒是恶化的战局使得每个人心底都觉得冰冷刺骨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京保卫战·1937简介 >南京保卫战·1937目录 > 2、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