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八路军1943年秋季反“扫荡”作战
于上述地区的日军同时出动,以沂蒙山北部之朴里、金星头(蒙阴东北)为中心,由东、南、西三面对鲁中军区八路军主力合围,北面伪军吴化文部也配合日军南犯,从而对鲁中军区部队形成四面包围态势。鲁中军区机关和主力大部,分路由日军之间的间隙中巧妙地转到外线,摆脱了日军的合围。日军合围扑空后,即在根据地内辗转“清剿”。鲁中军区留在内线坚持斗争的部队和民兵游击队,分散隐蔽,并伺机打击“清剿”之敌。其中,鲁中军区第2军分区第11团第8连93名指战员,为掩护群众转移,凭借天险,坚守南北岱崮(沂水西北)18天,抗击日军1000余人在飞机、大炮支援下的无数次进攻,以伤7人、亡2人的代价,换取了歼敌300余人的胜利,受到山东军区的嘉奖,荣获“岱崮连”的荣誉称号。至11月中旬,“扫荡”鲁中的日军大部转移至清河地区,鲁中沂蒙山区反“扫荡”遂告结束。

    11月18日,“扫荡”鲁中沂蒙山区的日军大部突然转向清河地区,并将兵力增至2.6万余人,配属数百辆汽车,在第12军司令官直接指挥下,采取“铁壁合围”和“拉网扫荡”等战术,并以飞机配合侦察和轰炸,极力捕捉清河军区领寻机关和主力部队。18日晨,日军以清河军区领寻机关所在地广饶以北之辛店、北隋地区为目标,实行合围,并以骑兵为前导,在飞机掩护下,逐步向内压缩。清河军区机关转移时在辛镇与日军遭遇,情况十分危急。此时,军区特务营和直属团第3营利用灌木丛和抗日沟(即为限制日军机械化部队行动及便于八路军隐蔽转移而挖掘的道沟),与日军展开激战,毙伤日军骑兵30余人,并击落击伤日机3架,阻止了日军的进攻。坚持至黄昏后,掩护机关胜利地突出日军的合围圈。19日,日军继续向利津东北的垦区合围。这时,转移至外线的清河军区机关和主力部队,广泛开展破袭战,内线部队与民兵开展地雷战、麻雀战,给日军以很大打击。至12月13日,日军全部撤退。

    为策应鲁中、清河地区军民反“扫荡”作战,山东军区决定乘日军集中兵力“扫荡”上述两区,其他地区采取守势之机,于鲁南、滨海等地区对敌展开攻势。鲁南军区根据山东军区命令,决定首先歼灭驻费县城西南东柱子一带罪大恶极的伪军刘桂堂(即“刘黑七”)部,刘系惯匪,投敌后,更加危害人民。消灭该部不仅为人民除一大害,而且对改善鲁南斗争形势有着重要意义。为迅速全歼该部,鲁南军区决心集中优势兵力,以主力第3、第5团全部及地方武装和民兵一部,采取远距离奔袭战术手段,包围歼灭该敌。

    11月15日,鲁南军区参战部队分路隐蔽急进,按预定部署将该敌包围,经3小时激战,全歼该敌1000余人并击毙刘匪,打退了日军增援部队。尔后,继续扩大战果,攻克伪军据点13处。11月19日夜,滨海军区集中第6、第23团、海赣独立营等部,向赣榆县城发起进攻。赣榆守敌系伪军第71旅、伪保安队、盐警等共2000余人。战斗发起前,突击队化装并利用与伪军内线的关系,进入城东北门,占领城楼。主攻部队接信号后迅速冲人城内,向伪军展开猛攻。伪军1个团被争取,不作抵抗。攻城部队集中兵力,打击伪旅部和另1个团。在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下,伪旅长李亚藩于20日上午率部投降。是役,滨海军区以牺牲3人、伤37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伪军1600余人的胜利,解放了赣榆县城。此后,攻城部队又乘胜将赣榆周围之海头、兴庄等13个据点全部克复。

    12月4日,鲁中军区在日伪军转移兵力“扫荡”清河区时,集中主力第1、第2、第4团,基干武装第11、第12团大部及沂北独立营等部共5个团的兵力,开始第二次讨伐伪军吴化文部。攻击部队分为左、中、右、后4个纵队,从四面向沂水西北东里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燃烧的土地·抗日著名战役录简介 >燃烧的土地·抗日著名战役录目录 > 第二十三章 八路军1943年秋季反“扫荡”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