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九章 大明官场乱斗之二:张居正搏杀高拱
来刺杀皇帝的结论。随即,张居正向皇帝正式奏请追究主使之人。冯保则派遣五名东厂警员星夜赶往河南新郑县,捉拿高拱家人。

    一时间,京城中人心汹涌,莫知所以。在家闭门思过的高拱又遭横祸,令他痛不欲生,一度准备自杀,以保全家人。而他家中的亲友、仆役人等,则卷走了一切可以裹挟的金银细软,作鸟兽散。

    就此,舆论大哗。人们反感高拱的粗暴强横,却也很难相信他会做这种明显弱智、且看不出任何好处的事情。于是,一个普遍的希望,是结束东厂的暗箱操作,由司法部门公开审理此案。此时,就连与张居正素来亲近的人都来劝告他,不要做这种必然要蒙恶名、遭报应的事儿。张居正为表明自己的清白,向来人愤然出示了东厂本来应该提供给皇帝的秘密报告。谁知,情急之下却忘记了上面还有自己修改的笔迹,被前来劝解的人窥破,致使场面至为尴尬。

    这种情形,可能导致了张居正在此问题上开始萌生退意。

    随后,在三位帝国重臣参与的公开审理中,冯保则遭遇了更大的尴尬。当时,大约是杀威棒的意思,按照帝国惯例,审案前,先打了那厮十五大板。结果,被打的嫌疑人“哇哇”大叫着质问冯保:“不是说要给我官做,永享富贵吗?如何上来便打?”

    冯保不理,问:“是谁指使你来的?”

    王大臣瞪着冯保:“是你指使的。你不知道吗,却来问我?”

    冯保恼怒不已:“昨天你说是高阁老让你来行刺,为何今日不说?”

    王大臣答道:“是你教我说的,我哪里认识什么高阁老?”

    边上一位国家重臣看着不像话,也担心无法收场,便厉声喝道:“这厮端的无礼,连问官也敢攀扯,只该打死。冯公公,不必再问。”

    遂草草收场。

    即便如此,冯保不依不饶。他回到宫中,仍然以“高拱行刺”向皇帝汇报。谁知,一个年过七十的殷姓太监突然跪到皇帝面前,说道:“万岁爷爷,不要听他。那高阁老只是个臣子,来行刺,对他有什么好?”又对冯保说:“冯兄,万岁爷爷年幼,你当干些好事,扶助万岁爷爷。如何却干这等事!高胡子是忠臣,受顾命的,谁不知道?那张蛮子夺他首相,才要杀人灭口。你我内官,又轮不着做首相,干吗死乞白赖替他出力?若做下此事,我辈内官必然遭祸,不知要死多少人。使不得呀,使不得。”

    此时,皇帝身边另外一个职位不低的大太监也劝告他,此事断不可为。由此,冯保方才悻悻收手。

    就此,在群臣毕至的朝堂上,张居正十分正式地出面为高拱求情。

    高拱由此躲过一劫,得以善终。

    那个莫名其妙、至今无人能够弄明白的王大臣,则被人灌了一杯生漆酒,稀里糊涂地成了哑巴,并很快丢了脑袋。

    而那些出头露面,迫使冯保与张居正不得不这样做的人们,则在不长的时间里,分别受到了降级、撤职、开除公职、被迫退休甚至更加严厉的处分,理由多种多样。

    很快,这种情形就显示出了它应该显示的后果:人们深切领会了内阁首席大学士与司礼监掌印兼东厂提督太监联起手来的威力。从此,大凡路过河南新郑县高拱家乡的帝国官员们,很少有人敢于直行。他们宁愿绕一个大弯,以避开那个不祥的名字。

    同样,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张居正和冯保也会知道,不管手中的权力有多大,他们都无法避开那反作用力的打击。诚如人类历史所一再显示的,那些敢于踏破人类价值标准底线的人,一般都意味着走上了不归之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简介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目录 > 第九章 大明官场乱斗之二:张居正搏杀高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