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谁主天下
禀大人,据宫中人讲,皇后、皇妃和公主,确实均已自尽。”
“皇上呢?”
“据太监们说,皇上至今不知下落,不过太监们讲……”
“讲什么?”
“说皇上一直叨念‘国君死社稷’……”
范景文“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大明彻底完了!”
侍女从内室走出,禀报:“大人,夫人们怵浴更衣已毕,等候大人令下自尽。”
这是范景文与夫人们商议好的,国家将亡,范景文不愿苟且偷生,决心以身殉国;而夫人们也均深明大义,一致表示愿追随丈夫同赴国难,以身殉节。当听到皇后、嫔妃等均已自尽后,她们便前往内室怵浴,等待与范景文共同赴义。
范景文见夫人们准备就绪,便大步走到案前,操起椽笔纵情挥洒留下十六个大字:
“堂堂丈夫,圣贤为徒,忠孝大节,矢死靡他!”
范景文将笔一扔,面朝皇宫方向叩拜后,操起宝剑,正欲自刎时,突然门房高叫着跑了进来:“大人!首辅陈大人和钱牧斋大人来访。”
范景文放下宝剑,迎陈演、钱牧斋入座。
范景文迎上一揖:“兵荒马乱,二位大人还不忘范某,实是感激不尽。”
陈演起身问道:“贼兵已进内城,皇后、贵妃和公主均已自尽,范大人可曾听说?”
“刚刚知晓。”
钱牧斋急切地抢着补充:“兵部尚书张大人继成国公之后,在正阳门也开城投敌,皇上也不见了……”
“我们二人来,是想请教范大人,该何以处对?”
范景文没有正面回答陈演,而是将桌上刚刚写就的题字,递给陈演,道:“吾意已决,城破国亡,唯有殉节以报圣恩。”
陈演将条幅转给钱牧斋,这位被称为文坛泰斗的钱牧斋看后慷慨击节、高声念道:“‘堂堂丈夫,圣贤为徒,忠孝大节,矢死靡他!’写得好!吾等均系三朝老臣,世受国恩,以死殉节,岂有他哉!正如文丞相所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陈演也大受感染,激昂地接道:“吾等魂归天府去,子孙百世留芳名!”
“那好,吾等三人待贼兵入主皇城之时,一起同时殉节,岂不将是千古佳话?”
范景文对钱牧斋的这一建议大为赞许,他伸出手掌,大声地:“好,一言为定。”
陈、钱也同时伸出手掌相击:“一言为定!”
如果这三位大臣若真是同时殉国,的确可称之为千古佳话!然而事实却是,贼兵入城后,只有范景文一人一家实践了诺言,而陈演不仅没有自尽,反在降敌后,还上疏劝进,并献银四万两,妄图以此来赢得李自成的欢心。但李自成鄙夷他的为人,最终仍将他杀害!而那位激情慷慨的文坛泰斗钱牧斋,不仅降“贼”,后又降清,语言巨人、行动矮子,一直为后人,甚至连他的女人柳如是所不耻!
当然,这是后话了。
甲申年,即公元一六四四年的三月十九日,这对于大明王朝的崇祯及那些追随的王公大臣们来讲,是个天塌地陷、国破家亡的难日;但对他们眼中的“贼兵”来讲,却是一个普天同庆的大喜节日。
北京的这一天,正阳门前,人山人海。鞭炮炸响,锣鼓齐鸣。嘹亮的唢呐吹奏着欢快激昂的迎宾曲调。老百姓家门口都焚香设案,贴满了“迎闯王、不纳粮”、“永昌元年大顺王万岁”、“新皇帝万万岁”等标语。
人们扶老携幼,迎候在马路两旁。
骑兵队伍高举着一面面旌旗过来!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英姿勃发,威风凛凛地驰马进城。
李自成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他虽然当了皇帝,可依然是身披青衣长袍、头戴白毡斗笠,在骑队